调查问卷常出现的错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问卷调查法是目前在社会调查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针对某一社会事实,通过所设计的调查问卷,直接对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由于它具有简明、通俗、客观、真实、反馈快、保密性好等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等所采用。
一项好的社会调查应该包括:选择调查课题、调查方案设计、抽样测量、问卷设计、资料收集处理和调查报告撰写等几大步骤。
就问卷设计这一部分来看,如何通过问卷调查活动获取准确、全面而又有价值的资料,关键在于能否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调查问卷。然而,问卷设计需要很高的技巧,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缺乏理论和经验往往不能设计出完美的调查问卷,从而使调查无法搜集到准确而全面的资料,对社会事实很难得出正确的认识。
在这里我把调查问卷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做一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我们在今后的问卷设计中有所帮助。
一、概念不准确
一个问题对于每个被调查者而言,应该代表同一主题,只有一种解释。定义不清的问题会产生很多歧义,使被调查者无所适从。
例如,举一个开放式问题的例子。“您觉得延安这个城市怎么样?”
这个问题表面上有一个清楚的主题,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很多地方含糊不清,因为不同的人会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可能出现的答案会有多种可能。
①回答延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②回答延安市的社会治安状况;
③回答延安市的道路交通状况;
④回答延安市的市容市貌;
⑤回答延安市政府的管理水平;
⑥回答延安市的市民消费水平。
另外,对比参照的城市上不明确:和周边县城比?和榆林市比?和西安市比?还是与沿海广州、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发达地区城市相比?这些都可由被调查者随意理解,这样的问题显然无法搜集到准确的资料。因此明确定义、界定问题极其重要,以下几条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1.六要素明确法。即在问题中尽量明确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六要素。问题的含糊往往是对某个容易产生歧义的要素,缺乏限定或限定不清引起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或在检查问题时,可以参照这六要素进行。结合前面给出“对延安市评价”的例子,我们应该明确限定为被调查者对延安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管理水平、道路交通状况、社会治安和市容市貌等具体方面的评价。或者把这些方面作为这个问题的子问题逐一列出供被调查者作答。
2.避免使用含糊词。形容词、副词,特别是在描述时间、数量、频率、价格等情况的时候。像“有时、经常、偶尔、很少、很多、相当多、几乎”这样的词,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这些词应用定量描述代替,以做到统一标准。
比如考察延大大学生“离家远近”和“周末回家频率”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调查中有这么一个问题。
“一个月中,你的回家情况如何?”
模糊选项:A.不回 B.偶尔 C.经常 D.定期
准确选项:A.少于一次 B.1到2次 C.3到4次 D.超过4次。
这个例子的选项后者显然比前者精确的多,便于做定量的统计分析。
3、避免包含多重含义。多重含义是指在一个问题中同时询问了几件不同的事情,这种问题在实际设计问卷时经常出现。例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你觉得你和你的家人的文化水平及生产技术能否满足生产需要?”
A、能 B、不能 C、不知道
这个问题的毛病在哪里呢?先看看“你和你的家里人”,再想想“文化水平和生产技术”,大家就会明白毛病所在了。实际生活中,有的被调查者可能觉得他本人的文化水平和生产技术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而他家里人不能满足,或者家里某些人不能满足;有的被调查者可能觉得自己的生产技术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单他的文化水平却不能……,如此等等。
这个是问题实际包含着一批问题,如:
“你觉得你的文化程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吗?”
“你觉得你的生产技术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吗?”
“你觉得你爱人(或母亲、父亲)的文化程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吗?”
“你觉得你爱人(或母亲、父亲)的生产技术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吗?”
再比如,“你们班同学尊敬老师吗?”(提问同学)
A、很尊敬 B、比较尊敬 C、不大尊敬 D、很不尊敬
很明显,这也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问题。即在一个问题中,同时询问了几十个同学的不同情况。如果你把问卷发到学生手里,有的同学能会在旁边答道:“有的比较尊敬,有的很不尊敬”,这就说明我们在问题设计时出了问题。
二、提法不妥当
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大的可分为开放式,是非式,选择式、排序式、评分式等等;小的则涉及到一些语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