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重点课文阅读理解.doc

发布:2017-07-25约1.41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段一】《窃读记》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 “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我”比作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 3、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4、作者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文段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苗 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爱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才:A有才能的人;B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C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1)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 (2)选的都是高才生。(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培养——()   3、季羡林爷爷要求21世纪的青年是具有 三贯通的人才。   [拓展运用]   季羡林对少年儿童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背诵要求,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    在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而自己看闲书行吗?闲书应该在什么时候看?      【文段三】《我的长生果》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从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2、“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这句话说明了 3、“我”养成的习惯是 ,它的好处是 【文段四】《梅花魂》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联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大抵: 骨气: 折节: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例: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3、说说外祖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