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篇一: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篇二: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中智环保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
编 制:黄立华 2014年03月03日 审 核:徐春元 2014年03月15日 批 准: 2014年00月00日
版本状态:01版
2014年00月00日发布 2011年00月00日实施
控制状态:
受控
1.目的
规范物料的通用检验标准,确保检验工作有充分依据。
2.范围
此标准适用于原材料入库检验,其中斜体字部分,因当前测试设备所限,暂不强制要求检验。
3.职责
质量控制部依据本检验标准进行原材料入库检验。
4.工作程序
4.1 定义
4.1.1 缺陷类别分为:严重缺陷缺陷(CR)、主要缺陷(MA)和次要缺陷(MI); 4.1.2 严重缺陷(CR):不符合安全规范或可能对使用者、维护者造成人身危害的缺陷; 4.1.3 主要缺陷(MA):关键质量特性不合格,影响生产并可能导致故障或降低产品性
能的缺陷;
4.1.4 次要缺陷(MI):一般质量特性不合格,但不影响使用功能及性能的缺陷。
通用检验要求
电阻检验方法
4.7 电感、磁珠检验方法
篇三:原辅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加强原辅材料检验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控制原辅材料的质量,达到持续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确保产品符合顾客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钢材、铜材、铝材、绝缘材料、标准件等原辅材料的进货检验。 3 检验 3.1验收原则
3.1.1 交检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计划和计划采购单及图样要求。
3.1.2 交检的原辅材料,必须是本公司确定的合格供方。否则要附《产品试用申请表》。 3.1.3 检查交检原辅材料的合格证、质保书及理化试验报告等质保资料。 3.1.4 交检的原辅材料,必须与装箱清单、操作手册、相应说明书相吻合。 3.1.5对国家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材料验证其“3C”标志或产品认证证书。
3.1.6 A类物资必须100%全检,B类物资抽检30%。如有项目不合格,则加倍抽检该项目,仍不合格时则逐件检查,剔除不合格品,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
3.1.7 冷板每批抽检2张,热板每批抽检2~4张,应记录抽检合格品中的最大偏差值。如是长期使用的可靠合格供方,如宝钢产品可免检,但必须要有相关的质保资料。 3.2检验工具 3.2.1电气类
兆欧表、耐压试验台、通用调试台等。 3.2.2长度类
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3.2.3标准件
游标卡尺、千分尺、盘称、齿规等 3.3 检验工作
3.3.1检验员在接到《进货送检单》后,开始对产品进行检验并核对送检产品数量。检验员在检查过程中应如实将检验结果记录在《原辅材料质量检验单》中,并将合格品数量填写在《进货送检单》的入库数量栏中送仓库保管员核对,办理入库手续,由仓库保管员签字接受。
3.3.2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
3.3.3检验过程中应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做好状态标识。 3.4 记录及归档
《元器件质量检验单》 《原辅材料质量检验单》
检验人员在填写记录时要及时、真实、准确、清晰地反映过程的有关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理和归档。 3.5统计和分析
检验人员在月度、季度和年度均需按要求填写《工序质量统计表》和《产品质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的质量数据对月度、季度、年度的产品质量进行分 析,为公司产品的改进提供依据。 3.6 产品的检验状态标识
3.6.1检验人员负责对原辅材料、外协件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进行标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分为四种:
1)待检品,用黄色标牌进行标识; 2)待判品,用黄色标牌进行标识; 3)合格品,用绿色标牌进行标识;
4)不合格品,用红色标牌进行标识。
3.6.2产品的标识可用座牌、立牌、标识卡来进行,相关人员必须注意保护好标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质检员进行状态标识,标识牌不得随意移动或取消,改变状态标识只能由质检员进行。 4. 附件
附件一:原辅材料检验流程图 附件二:原辅材料检验记录
附件三:各类检验原辅材料
项目及要求
附件一:
原辅材料检验流程图
附件二:
原辅材料质量检验记录
NT2-6-JL-8.5-11-□□□
附件三:
1.1 黑色金属的检验
1.1.1 钢板(冷板每批抽检2张,热板每批抽检2~4张,应记录抽检合格品中的最大偏差值) 1.1.1.1 外观:表面平整光滑,不允许有划痕或楞纹。 1.1.1.2 规格验收:长×宽×厚。
1.1.1.3 检验工具:0~10mm测厚仪、卷尺。
1.1.1.4 检验标准:根据产品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