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8.3 法治社会(1)说课稿 部编版必修3.docx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8.3法治社会(1)说课稿部编版必修3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明确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通过分析法治社会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热情。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法治社会的本质特征,认识到法治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此前学习过程中已接触到法律基础知识和法治理念,对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有所了解。然而,对于法治社会的具体内涵、特征以及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和途径,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浅显。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充满好奇,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较强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他们的学习风格以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为主,善于通过案例研究和讨论来深化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法治社会相关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法治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二是法治社会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把握;三是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可能导致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这些挑战,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教学用书(部编版必修3教材)、笔记本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法治社会相关案例视频、法治新闻报道、法律法规文本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法治社会建设的新闻报道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法治社会是什么?法治社会有哪些特征?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法治社会的理解,每组选代表发言。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法治社会的内涵:讲解法治社会的定义、特征和意义,强调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2.法治社会的特征:分析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秩序稳定等特征,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3.法治社会建设:探讨如何建设法治社会,包括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等方面。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区别是什么?
b.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2.小组汇报: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法治社会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案例分析:选取一个与法治社会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场景,体验法治精神。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培养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
2.提高法律素养: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责任,激发社会责任感。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法治社会建设的短文。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学用时共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法治历史资料:介绍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包括古代法典、近代法治思想的传播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的重大事件。
-法治建设成就:收集近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如司法改革、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等。
-法治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法治案例,如反腐倡廉案例、知识产权保护案例等,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
-国际法治比较: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治建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