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医学课件.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u呼吸道病毒 (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 :
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
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增殖
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
呼吸道病毒
1
婴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风疹、胎儿畸形、
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风疹病毒
鼻病毒
冠状病毒
主要呼吸道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小儿肺炎
流感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等
披膜病毒科
小RNA病毒 冠状病毒
甲、乙、丙型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1-5型
SARS冠状病毒
腺病毒
引起的主要疾病
正粘病毒
副粘病毒
腺病毒
科
种
2
n对人或某些动物细胞表面的粘蛋白有亲和性,有包 膜,具有分节段RNA基因组的一类病毒。
n只有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一个种, 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
正粘病毒
3
简称流感病毒,是流感的病原体。
分类:
甲型 (A) :抗原性易发生变异, 感染人及禽、猪等多种
动物, 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型 (B) :只感染人,致病性低,局部爆发;
丙型 (C) :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
很少造成流行。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4
80-20nm,新分
病毒。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5
•
神经氨酸酶 (NA)
血凝素 (HA)
膜蛋白
病毒核心
包膜
6
结构
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
内层:病毒核心
核酸: 分节段的 –ssRNA(甲乙各 8个片端;丙7个片端)
核蛋白 (NP): 具型特异性
RNA多聚酶(负责RNA转录) :PA 、PB1 、PB2
核糖核蛋白
(RNP)
核 心
7
膜蛋白
(M蛋白)
包
膜
出芽相关
膜蛋白 M2—与复制相 关
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
(NA)
中层和外层
中层
具型特异性,增 加包膜的韧性与 完整性。其抗体 不具中和作用。
脂质双层,含宿主细胞膜成分。
基质蛋白M1—与包装、
易变异 分亚型
表面有刺突
抗原性稳定
外层
8
神经氨酸酶
9
核糖核蛋白
脂质包膜
离子通道
血凝素
衣壳
核糖核蛋白
RNA多聚酶
分节段的 ( - ) SSRNA
RNA多聚酶
PB2
PB1 PA
RNA
NP
分节段的 (- ) SSRNA
M1
1 2 3 4 5 6 7 8
NA
HA
核糖核蛋白(RNP)
RNA多聚酶
M2
11
白酶裂解,单以二硫键连接时病毒有感染性。
Ø 功能: ①凝集红细胞 (血凝现象)
②吸附宿主细胞,构成感染的第一步
③具有抗原性,相应的抗体能抑制血凝现象,
血凝素(HA)
Ø 1941年Hirst发现了血凝现象。他将病毒接种鸡胚后,
不慎将鸡胚血管损伤后鸡RBC凝集。以后又发现病毒与 禽类和多种哺乳类RBC凝集,4℃稳定,37℃解离,解离
后RBC不凝集,而V仍可发生凝集。
此抗体是主要的保护性抗体.
12
HA1与 HA2间以精氨酸及二硫键相连。只有精氨酸被蛋
(融合细胞膜)
神经氨酸酶 (NA)
Ø 蘑菇状,4条糖肽组成的四聚体,末端扁球形,另
一端嵌于包膜的脂双层中
Ø 功能: ①参与病毒释放
②促进病毒扩散
③具有抗原性,相应
乙型、丙型无亚型之分
命名
型别/宿主 (人则省略) /分离地点/病毒株序
号/分离年代 (HA与NA亚型号) ,如: A/HongKong/1/68 (H3N2)
2.抗原结构与分型
分型
据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
干亚型 (H1~H15、N1~N9)
14
抗原性漂移 (antigenic drift)
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
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
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3.抗原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
15
(1) 突变选择学说:旧亚型突变的基础上经机
体的自然筛选形成新亚型;
(2) 动物来源学说:动物流感病毒的突变;
(3) 基因重组学说:人和动物甲型流感病毒基
因重组成新亚型。
新亚型形成的几个学说:
16
培养特性
Ø 流感病毒能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增殖 的病毒游离于羊水或尿囊液中,用红细胞凝集试
验即可检出。
病毒增殖。易感动物为雪貂,病毒在小鼠中连续 传代可提高毒力,使小鼠肺部发生广泛的实质性 病变或死亡。
培养细胞(人 )中增殖,但不
红细胞吸附试验判定有无
流感病毒虽可在组织
17
抵抗力
Ø 流感病毒抵抗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