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行病学调查思路与步骤.ppt

发布:2020-02-28约5.92千字共7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对MERS-CoV密切接触者的定义 WHO 与MERS-CoV确证病例有直接流行病学关联的因素包括: 1.与暴露相关的医疗行为:对病例提供直接的医护行为、与被感染医护人员一起工作、探视病人、与病例待在同一密闭环境;2.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者在同一房间工作学习;3.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4.与病例共同居住; 5.需要考虑病例发病前后14天的流行病学关联。 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对MERS-CoV密切接触者的定义 美国CDC 1.无有效防护措施(例如,防护服、手套、呼吸器、护目镜)时,较近距离(2米以内)、同一房间或治疗区域(例如,医务人员,家庭成员)较长时间接触可能或确诊MERS-CoV-CoV患者; 2.无有效防护措施(例如,防护服、手套、呼吸器、护目镜)时,直接接触感染性分泌物(例如,接触或吸入患者咳嗽飞沫); 3.目前,短暂交流(比如,旁边走过的人)感染风险低,不作为密切接触者。 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对MERS-CoV密切接触者的定义 欧盟CDC 1.同一密闭空间内,直接照顾可能或确诊患者的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 2.同一密闭空间内,与可能或确诊病例面对面接触大于15分钟。 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对MERS-CoV密切接触者的定义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实际应对:同一航班上病例同排及前后两排所有乘客。 判断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时间:与患者接触的时间长短 空间:与患者相处的地点、空间大小、是否密闭、通风情况等 距离:与患者接触时是否直接接触患者身体或物品、距离远近程度 接触的方式: 判断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状态:与患者接触时是否有个人防护措施 患者情况:是否有咳嗽等促进传播的临床表现、是否有传染性、传染性强弱 是否可能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 如何研判医务人员是否有效防护 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对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 对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及时进行登记并开展健康随访,告知本人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要立即通知当地开展健康随访的卫生计生部门。 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末次接触后14天 由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 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 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及病情进展 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 医学观察期内,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临床症状时,应立即将其转送至当地的定点医观察期疗机构进行诊断、报告、隔离及治疗,如排除中东呼吸综合征诊断,则按原来的医学观察期开展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满,如果未出现临床症状,可解除医学观察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其接触的疑似病例排除中东呼吸综合征诊断,该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观察 县区级疾控机构应当采集密切接触者的呼吸道标本和双份血清标本 第一份血清标本:尽可能在末次暴露后7天内采集 第二份血清标本:间隔3~4周后采集 呼吸道标本和双份血清标本按照上级疾控机构的要求及时送检 问题?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思路与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 根本目的: 及时控制疫情蔓延或疾病发展 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危害、控制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 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 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 培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什么是病因? 病因——引起疾病的原因 病因是为控制疾病服务的 流行病学病因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病原学病因 病原学病因 直接导致机体疾病的致病因子 生物的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阮毒体 等 化学的 物理的 气象、地理、水质、大气污染、电离辐射、噪音、振动 社会心理的 社会/人口、经济、家庭、习惯、兴趣、教育文化、医疗保健、职业、政治、宗教、风俗等 寻找病因的指南 宿主病因 先天的基因、染色体、性别差异 后天的年龄、发育、营养状态、体格、行为类型、心理特征、获得性免疫、既往史 环境因素 生物的:病原体、感染动物、媒介昆虫、动植物 化学的:营养素、化学药品、微量元素、重金属 物理的:气象、地理、水质、大气污染、电离辐射、噪音、振动 社会的:社会/人口、经济、家庭、习惯、兴趣、教育文化、医疗保健、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