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9 心中的“110”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3-11约3.6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心中的“110”(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心中的“110”,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安全防范能力。学生将学会识别和应对紧急情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常识,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危险信号,但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的认识尚浅。他们可能了解一些基本的求助方式,如拨打110,但对“110”的职能和重要性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容易被生动的案例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能力处于基础阶段,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学习风格上,他们偏好于参与式和体验式的学习,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来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法律概念和紧急情况应对策略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他们对抽象的法律条文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理解有限。此外,他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忘记正确的应对步骤。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确保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行动。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110”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如警察工作场景、紧急电话拨打演示等。

3.实验器材:准备模拟电话、紧急情况应对卡片等,用于角色扮演和互动练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和活动;在讲台上放置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号码吗?比如,当我们遇到危险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拨打什么号码呢?”

2.学生回答,老师引导:“没错,我们拨打110可以寻求警察叔叔的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心中的‘110’。”

二、新课讲授

1.**认识“110”**

-老师说:“‘110’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特殊号码,它是警察叔叔的报警电话。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拨打这个号码。”

-学生听讲,老师展示“110”的图片和文字,加深印象。

2.**了解“110”的职能**

-老师说:“‘110’不仅仅是一个报警电话,它还有很多职能。比如,我们可以用它来报警、求助、投诉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110”职能的理解。

-老师总结:“‘110’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保护我们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

3.**学习如何正确拨打“110”**

-老师说:“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拨打‘110’时,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老师讲解正确的拨打步骤:“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迅速拿起电话,拨打‘110’,告诉警察叔叔你的位置和遇到的问题。”

-学生模拟拨打“110”的过程,老师指导。

4.**案例分析**

-老师展示一个真实的紧急情况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如果这是你遇到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应对措施。

-老师总结:“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要冷静、勇敢,正确地运用‘110’。”

5.**互动环节**

-老师说:“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模拟拨打‘110’的场景。”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老师巡回指导。

-游戏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总结提升**

-老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10’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正确拨打‘110’。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三、课堂小结

1.老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110’的职能、如何正确拨打‘110’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四、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向家人宣传‘110’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正确拨打‘110’。”

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记录。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110”的相关知识。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观点,体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3.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