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因特网应用面面观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3节因特网应用面面观说课稿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第3节因特网应用面面观”为主题,结合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因特网的基本应用,提高信息素养。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搜索引擎、在线交流和电子邮件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因特网应用,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获取的重要性,提升计算思维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培养数字化学习习惯,学会创新性地使用网络工具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锻炼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为未来信息时代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然而,针对因特网的具体应用,如搜索引擎的使用、在线交流工具的操作等,部分学生可能还处于初步了解阶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网络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知识。学习风格上,既有偏好理论学习的学生,也有更喜欢实践操作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因特网应用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网络信息真伪难辨,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二是搜索引擎使用技巧掌握不足,难以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三是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容易遭受网络攻击。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提高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网络连接、投影仪、白板、学生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课程平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作业
-信息化资源:因特网搜索引擎、在线交流平台、电子邮件服务、网络安全教育视频
-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教学案例、互动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指导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如何查找信息的?”为开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使用因特网的经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网络基础,为引入本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因特网应用的基本概念,包括搜索引擎、在线交流、电子邮件等。
-举例说明:以“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为例,演示搜索技巧,让学生直观理解。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搜索需求,探讨合适的搜索策略。
3.巩固练习(约2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a.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指定资料;
b.在在线交流平台进行简单的交流;
c.编写一封电子邮件。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教室,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因特网应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更多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a.按照所学搜索技巧,查找一篇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
b.在在线交流平台结识一位新朋友,进行简单的交流;
c.完成一封电子邮件,向老师汇报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
(一)导入阶段
1.创设情境: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吗?”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因特网应用。
2.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网络基础,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课呈现阶段
1.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因特网应用的基本概念,包括搜索引擎、在线交流、电子邮件等,让学生对因特网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举例说明:以“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为例,演示搜索技巧,让学生直观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3.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搜索需求,探讨合适的搜索策略。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巩固练习阶段
1.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a.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指定资料;
b.在在线交流平台进行简单的交流;
c.编写一封电子邮件。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教室,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四)课堂总结阶段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