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楼梦》之读书心得.docx

发布:2018-05-19约2.0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读《红楼梦》后的三言两语有一本书曾经两次接触,终于在27岁这一年才真正地读完。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从别人那里借来一本很厚的书,书的封面画着一个着古装的女子,扛着锄头,旁边赫然写着“红楼梦”三个黑色大字。从小学就知道《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那时候曾尝试了解红楼梦到底好在哪里,书中文绉绉的词句,有点像文言文,但又没有文言文那么艰难晦涩,时不时的还整出一些诗句出来,阅读不到两页,我就将此书束之高阁了。到了大学某一好友创办了“红学会”社团,即红楼梦研究学会社团,作为支持者,便交了20块钱果断入社了。加入红学会那就得读过《红楼梦》啊,可是我没读过啊,看别人在那讨论的津津有味,明明都是中文,我在旁边像是听天书。发狠利用一个暑假读完,由于并不带着兴趣,读的时候直接跳过有诗词的地方,一个暑假勉勉强强读完了前八十回,但是读完差不多也忘得差不多了,书中庞杂的人名和复杂的人物关系,看得我云里雾里。但是从那以后,让我养成了爱读小说的习惯。今年的前段时间突然对《红楼梦》好奇,决心重新翻开《红楼梦》细细品读。距离上次读红楼梦已经过去5年左右,期间已阅读完若干本小说,这次翻开再读感觉完全不一样,书中语句看起来毫无障碍,一度怀疑是不是简化版的。原来在潜移默化中阅读水平渐渐提高很多。断断续续三个月左右的的时间看完高鹗续版的《红楼梦》,总体来说不是很满意高鹗版的结局,尽管悲剧不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但是高鹗硬是在后四十回扭转了全书的感情基调,留给人回味的东西不多。前八十回是曹公的原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一本书无论别人解读的多么详细,一定要自己亲自看看,自己从中找到共鸣。在未读《红楼梦》之前,我只是简单的认为作者抨击封建时候的婚姻,同情宝黛之间爱而不得的遗憾,讨厌薛宝钗的八面玲珑,但看了原著之后才觉得之前未看原著时人云亦云的理解多么幼稚可笑。身处封建时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悲哀,即使再可恨的人物背后都有可怜亦可爱的一面。先说林黛玉吧,之前总是觉得她很作,内心敏感而脆弱,不是很合群。黛玉年幼母亲离他而去父亲无暇照顾,将她送到外祖母家寄养,天生聪颖的她很的老祖母的欢心,受到和宝玉同样的待遇。尽管表面上看起来黛玉的地位很高,实际上生长在人物复杂的大家庭中,既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又能察言观色,揣摩别人心思。生长于这种环境难免会很孤独,没有知心人可以诉说衷肠,没有亲密的人可以发嗲撒娇,心思细腻敏感而又脆弱。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她是贾府最有才华之女,傲娇的她难免会有些洋洋得意。自从薛宝钗来了之后,人们总是拿她和宝钗相提并论,甚至还时时怀疑宝钗会同她争夺宝玉,但宝钗人家的梦想是达到元妃那样的地位。自从得知宝玉不是宝钗的如意郎君,加之才华横溢,两人如同伯牙子期般知音,常常互诉衷肠,甚至将宝钗的母亲和妹妹也当做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每次看到的这里都会悄悄的心疼黛玉,她也是普通人啊,她也想有个母亲可以撒娇,她也是需要母爱的呀,虽然说在大观园中姐妹们常常说她言辞犀利,为了能和众姐妹一起玩儿,黛玉在性格上也做了改变,让自己更加合群。失去双亲的小女孩的成长过程怎么不让人心疼呢!同样是父母早亡的苦命女子,在叔叔家寄养,史湘云并没有黛玉的运气好,在叔叔家很难再有大小姐的架子,时不时地还要做一些丫鬟做的活儿。但艰难的环境磨砺出一个坚强而又乐观的女孩子,无论在叔叔家吃了多少苦,她从不会埋怨和诉苦,总是把最乐观开朗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因为平时很苦,没有双亲的疼爱,所以她会更加珍惜在贾府渡过的快乐时光,可以和众姐妹们一起饮酒赏花作诗,真真是不亦乐乎,今朝有酒今朝醉。和黛玉比起来,湘云可能更像个女汉子,常常口不择言,有时候对黛玉的行为看不顺眼,但最后两个人惺惺相惜,相互了解同时天涯沦落人之苦,互相安慰对方,每次看到这里总是感觉很温馨。黛玉和湘云命运相近,性格鲜明,让人难以忘却,相比之下薛宝钗的命运和性格都算不错,似乎感觉性格不是那么鲜明。但其实宝钗不仅能够八面玲珑,处处讨人欢心,还很隐忍。她的哥哥和母亲都在身边,但是不成气候哥哥没给家里少惹麻烦,都是她在后面进行处理,众姐妹们若有不如意之事,也是她在暗中帮忙,湘云来到贾府常住时也是和宝钗住在一起,看到邢岫烟处境可怜,也不管传统习俗,能够尽快安排她过门嫁给另一个各个薛蝌,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真正了解宝钗会觉得她是个很伟大的女子,一切事情都能安排的妥妥帖帖,尽量为别人考虑。最后不得已听父母之命嫁给宝玉,导致悲剧最终的发生。每当自己的夫君在思念他的林妹妹时,她表现出来的不是嫉妒和愤怒,而是隐忍,给他时间等着他。这样一位女子真是生错了年代,若生在现代恐怕不是政界名人就是商界高管吧。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无论作品完成于哪个时代,你总是能从书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一些自己或者当代人的影子,或许这就是作者把人性看的很透彻吧,作者利用自己洞察世事的敏锐眼光,探索人性的敏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