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政工处工作计划.doc

发布:2018-10-01约2.5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政工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围绕我校学期工作总体目标,以德育工作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创新我校德育教育模式,切实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工作目标 1.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2.切实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和法制教育;3.积极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模式,营造德育氛围; 4.围绕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5.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网络 具体措施 一、夯实基础,抓好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本学期,政工处将继续贯彻落实班主任岗位责任制,做好班主任绩效的量化考核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强化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促进班主任规范管理的意识。同时把“班主任论坛”的举办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引导班主任研究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方法方法、新思路,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共性与倾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开学后,政工处将协助少先队大队委做好少先队干部的选举活动,在少先队干部中产生常规检查小组成员,并做好培训、考核工作。以少先队干部为骨干,进一步落实学生的自主管理,无论是班级日常管理,还是各项活动的设计、开展、评价,尽可能发挥少先队干部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由被动地执行命令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鼓励学生干部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二、细化管理,规范学生行为 1.强化养成教育,严格管理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向学生逐条讲解,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到位,在平时学习生活中,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规范》的要求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心中,使遵章守纪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集体班会、早读、课间眼保健操、放学值班教师到位、课间纪律秩序、国旗下讲话、课间操、出黑板报、手抄报等各项检查制度,并完善偶发事件处理预案。同时政工处将协同各年级组加大常规检查力度,安排值班教师带领常规检查小组日检查、周小结、月评比,以此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依据。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正面教育。把不良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针对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且有不断增多的现象,我们将借助国旗下讲话、集体班会课等媒介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力度,聘请心理专家为学生作专题报告,建立健全心理咨询队伍,在学生中开展各项心理咨询活动,并利用班主任论坛专题讨论学生心理问题。 同时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制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三、利用资源,营造德育氛围 1.继续优化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 本学期政工处将继续协同总务处和各年级组有目标、有规划地搞好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注重校园环境的教育性和整体性,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力争站到“艺术”这个视角上,营造高品位、高质量的德育环境。保证师生在干净整洁、赏心悦目的环境里工作学习。 2.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 倡导民主化、人文化的班级环境建设,鼓励各班在教室内外利用统一的班级文化角,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设置班级成果展示区、班级明星榜、图书角,摆放植物盆栽,悬挂充满校园文化气息的装饰物。充分尊重师生在布置班级环境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对各班教室的环境布置,将进行检查评比,评比结果将纳入“文明班级”评比和班主任的绩效考核 3.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开展德育工作。 充分发挥一台(校园电视台)、一窗(宣传橱窗)、一馆(图书馆)、一网(校园网)两课(国旗下课程及集体班会课)的功能,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接受鞭策,增强使命感。 四、创新思路,开展德育活动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期初,政工处将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制定适合我校校情的主题教育计划,确保每月有主题,每周有重点,传统节日有专题,并及时提醒班主任利用班、队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主题、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心灵深处得到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2.深化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本学期,政工处将组织各班根据班级文化主题,利用班会课、活动课、自习课、少先队活动、课后等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如专题讲座、赛诗会、歌咏比赛、艺术创作比赛、社会实践活动、读书节、网络交流、征文、知识竞赛、话剧表演、辩论会等等,力求充分展现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五、齐抓共管,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 政工处将协同各年级组继续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交流学生情况和教育心得,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逐步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