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藏象学说的临床应用 .pdf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藏象学说的临床应用,从范围来说是以内科、妇儿科等的内伤杂病居多,从作用来说着
重在于分析病机、确定治法。凡藏象学说中的主要论点对于临床实践,是有它一定的指导意
义。现将藏象学说中的心的主要论点,试作如下分析:
1、心藏象理论的临床应用
以中医学典籍中记载有关它的生理功能来看,一直认为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人体
生命活动的中枢,是内脏活动的主宰者,同时又是周身血液循环的动力和枢纽。李梴在《医
学入门》中曾指出心有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故中医学中心的概念既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心
脏、血液循环系统,还包括了大脑皮层的部分活动。
(1)心主神明
临床应用:
由于中医学认识到心(大脑皮层)是思维活动的器官,故认为心脏一旦发生功能障碍,
就会出现心悸、心烦、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的就会有思维混乱,意识模糊等临床表现。
对于这些病变,中医在诊断、治疗上都离不开心。现将临床常见的心主神明功能失常的病证
列举如下:
属于心神不安者有:
①失眠、多梦。病机常为心血不足,血不养心。
②心悸不宁,惊惕不安。病机常为心阳不足,水气凌心。
属于心神失常者有:
①神昏谵语。病机常为热入心包,或为湿浊之邪蒙蔽心神。
②神昏不语(昏迷状态)。病机常为热邪入心。以上两种病情多见于温热病热甚期。
③神志时明时昧。病机常为痰迷心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上述病证都限于心的本病,若由其他脏器影响到心而产生病变的不在此例。以上病证的
病机。虽然都在心,但是它的致病病因则各有不同,故在治疗方法上亦各有不同。心血不足,
血不养心而致失眠多梦者,宜用养血安神法;心阳不足,水气凌心,而致心悸不宁,惊惕不
安者,宜用温阳化水,镇心安神法;如邪热入于心包,宜用清热泻火安神;若湿独之邪蒙蔽
心神,宜用芳香化浊,开窍安神;热邪入心者,宜用清热泻火,开窍清心;痰迷心窍者,宜
用涤痰镇心。
(2)心主血脉:心主血是指心气主宰血液循环推动血液进行的功能;
心主脉是指心有营养血管运动的功能,使血液能正常的运行于脉道之中,由于血液在运
行的过程心和脉是相互协调的,故又可以说“心主身之血脉”
临床应用:
吐血、衄血,或外发斑疹者,多应考虑到与心的病变有关(当然这些病证中有与其他脏
腑有关的)。关于吐血、衄血与心的关系,在《金匮要略》中就有“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泻心汤主之”的论述。按心气不足是指在心火亢盛下导致心阴的不足,故用黄连、黄芩、大
黄苦寒之品清泄心火,兼引火下行,火降则血亦自止。至于外发斑疹,常在温热病的后期,
当邪热犯心营的同时往往外发斑疹,是系热邪内扰心神,外伤营血所致,故治疗上常以清营
凉血解毒清火安神,轻者用清营汤重者用犀角地黄汤加味。凡吐血、衄血从心治者,必须具
有心经的症状,如烦躁不宁,失眠多梦,体征有舌红苔黄,脉数等,否则就不应从心着手。
此外如心律不齐,心律失常,脉见止歇或三、五不调者,在治疗上亦常从治心着手,《伤寒
论》中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用炙甘草汤。仲景的炙甘草汤亦名复脉汤想其亦根据“心主
血脉”的理论而拟方定名的,其他如冠心病中属心阳不宣,心血瘀阻的。脉管炎的血脉闭塞,
其病机亦大多与心有,密切关系的。
(3)心在窍为舌:
在窍为舌与“开窍于舌”、“舌为心苗”等是同一意义,主要是揭示了舌体的生理功能是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源出于心的。它们在生理上心和舌体之间有经络的联系(心之别络系舌本),在理论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