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体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低温对预后 影响 尚无定论(需要大量病例 对比研究) 偶见预后良好 病例 不再适用估量预后 目 : 低温诊疗 降低体温/脑温 降低脑代谢 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灌注 改善氧供需平衡 降低酸中毒 抑制氧自由基 过氧化反应 降低脑细胞死亡 另外, 高压氧诊疗 高压氧可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3个大气压下吸纯氧, 血氧分压较吸空气时可提升21倍, 氧弥散力增强, 可为缺血组织提供一定 氧供给 十五种特殊心脏骤停情况(特殊复苏环境)—特定诊疗 哮喘、过敏、妊娠、电解质失衡、中毒、外伤、冻僵、电击/闪电打击、 溺水 (新纳入)肥胖症、肺栓塞 、心脏填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 心脏手术 、雪崩 特殊情况下 心脏骤停可能需要采取特殊 (额外)诊疗或程序 正常 基础生命支持或高级生命支持操作不包含这些诊疗和程序 相关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效障碍综合症(post-resuscitation?MODS) 复苏后多器官功效障碍综合征病理改变 四期: (1)50% 复苏后综合征患者, 在发病后二十四小时内心血管功效不稳定状态而发生死亡 (2)1-3天后, 因为肠道 渗透性增加, 易于发生脓毒血症。尤其是有肝脏、胰脏和 肾脏 损害, 则会造成多器官功效障碍综合征(MODS) 发生? (3)严重 感染常常会发生在心跳骤停数以后, 此时患者常快速发展为多器官衰竭 (4)发生死亡 上述过程能够图描述为: 心肺复苏术后???? 潜在氧供与氧耗失衡????????? 组织低灌流????????? SIRS??????????组织缺氧??????????MODS 对复苏终点 新认识 传统认为, 收缩压达?1.6kPa以上, 尿量为?65ml/h以上时即认为复苏 成功。但现在已不能肯定这代表已经充足复苏 1988年Shoemaker等人 资料表明, 如以病人 血压、尿量和CVP恢复 正常作为复苏终点, 则死亡率、器官衰竭和并发症 发生率仍较高于 经尤其改善氧供(DO2)、氧耗(VO2)和心功效 病人 所以, 复苏终点问题, 除血压、尿量及CVP外, 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SvO2)、静脉血PCO2、心排血量(CO)、氧供(DO2)与氧耗(VO2) 关系、血乳酸(BL)都应给予重视 SvO2往往反应全身氧摄取 能力, 理论上能代表氧供和氧债关系 调整 是否充足。有试验结果表明, SvO2要比?MAP愈加好地反应 低容量和液体复苏效果 对复苏“要求” 正常 生理指标DO2(450~550ml/min.m2) VO2(120~140ml/min.m2) ?CI(2.8~3.5L/min.m2) 较高 生理指标 DO2 >600ml/min.m2 VO2 >170ml/min.m2 CI>4.5L/min.m2 超常复苏 血乳酸(BL)水平因能直接反应无氧代谢, 能够用于判定休克 严重 程度、估量死亡率和评定对复苏 反应 BL升高除表示丙酮酸代谢增加, 还提醒VO2 增加 大多数研究均支持BL指导复苏有其高度 正确性, 若在二十四小时内机体 能清除体内过多 BL, 使其达成正常水平, 则患者存活机会大大增加 经过测定BL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大小可估量死亡率和MODS 发生率 经过测定胃粘膜pH值(pHi)预示进展性内脏低灌流、缺血-再灌流损 害和?MODS 复苏后pHi?>7.32时, 能够改善转归和缩短住院日 pHi>7.35, 则生存率显著提升 故pHi是极好 复苏 终点 指标 停止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 (OHCA) 成人 实施复苏操作 伦理学问题—“终止基础生命支持 复苏规则” 1.院外心脏骤停且仅接收了基础生命支持 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