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博弈论第一章 导论.pptx

发布:2017-12-13约2.33千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博弈论;;阿克洛夫:买卖主对于要交易的“旧车”存在信息不对称,买主通常不愿意出高价,这样持有好车的买主只好退出市场,市场上都剩下“坏车”,买主则越来越不愿意光顾,旧车市场萎缩直至消失。 ;斯宾斯:人才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雇主愿意开出的是较低的工资,除了平庸的“柠檬”外根本不能满足精英人才的需要。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斯蒂格利茨:信贷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人只好确定一个较高的利率,结果好的本分的企业退避三舍,而坏的压根就不想还贷的企业蜂拥而至。 ;机制设计理论:里奥尼德?赫维克兹(Leonid Hurwicz)、埃克里?S?马斯金(Eric S. Maskin),和罗杰?B?梅尔森(Roger B. Myerson) ;第一章 导论;本章分五节;1.1 什么是博弈论;1.1.1 从游戏到博弈;案例;纳什均衡应用举例;纳什均衡应用举例;纳什均衡应用举例;1.1.2 一个非技术性定义;1.2 几个经典博弈模型;1.2.1 囚徒的困境;一、基本模型;二、双寡头削价竞争;1.2.2 赌胜博弈;一、田忌赛马;;二、猜硬币博弈;三、石头、剪子、布;;;;;1.2.3 产量决策的古诺模型;一、三厂商离散产量;1.3 博弈结构和博弈分类;1.3.1 博弈中的博弈方;一、单人博弈——只有一个博弈方的博弈;例二:运输路线;二、两人博弈;三、多人博弈;1.3.2 博弈中的策略;1.3.3 博弈中的得益;零和博弈:也称“严格竞争博弈”。博弈方之间利益始终对立,偏好通常不同 —猜硬币,田忌赛马,石头-剪刀-布 常和博弈:博弈方之间利益的总和为常数。博弈方之间的利益是对立的且是竞争关系 —分配固定数额的奖金、利润,遗产官司 变和博弈:零和博弈和常和博弈以外的所有博弈。合作利益存在,博弈效率问题的重要性。 —囚徒困境、产量博弈、制式问题等;1.3.4 博弈的过程;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或可看作同时选择策略的博弈 —田忌赛马、猜硬币、古诺模型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弈棋、市场进入、领导——追随型市场结构;重复博弈:同一个博弈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提供了实现更有效略博弈结果的新可能 —长期客户、长期合同、信誉问题 有限次重复博弈 无限次重复博弈;1.3.5 博弈的信息结构;1.3.6 博弈方的能力和理性;1.3.7 博弈的分类和博弈理论的结构;1.4 博弈论历史和发展简述;1.4.1博弈论的早期研究;2000年前我国古代的“齐威王田忌赛马” 1500年前巴比伦犹太教法典“婚姻合同问题”等。 1838年古诺寡头模型。 1883年伯特兰德寡头竞争模型。 1913年齐默罗象棋博弈定理 、“逆推归纳法” 1921-1927年波雷尔混合策略的第一个现代表述,有数种策略两人博弈的极小化极大解 1928年诺伊曼和摩根斯坦扩展形博弈定义,证明有限策略两人零和博弈有确定结果 ;1.4.2博弈论的形成;1.4.3 博弈论的成长和发展 一、第一个研究高潮,本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二、5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70年代博弈论发展的青年期;塞尔腾(Selten)1965提出“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 1975年提出的“颤抖手均衡”(Trembling hand perfect equilibrium) 海萨尼(Harsanyi)1967-1968三篇构造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的系列论文,“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 海萨尼1973年提出关于“混合策略”的不完全信息解释,以及“严格纳什均衡”(Strict Nash equilibrium)。 70年代“进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的重要发展,(John Maynard Smith)1972年引进“进化稳定策略”(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等。 “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的重要性,因为奥曼1976年的文章引起广泛的重视。 ;三、4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博弈论发展的重要阶段;1.4.4博弈论的成熟及与主流经济学的融合 一、80、90年代是博弈论走向成熟的时期 ;二、博弈论和经济学诺贝尔奖;1994:约翰·纳什(美国)、约翰·海萨尼(美国)、莱因哈德·泽尔腾(德国)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1996:詹姆斯·莫里斯(英国)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