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融数学博弈论第一章.ppt

发布:2016-11-02约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博弈论使他们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 博 弈 论 基 础 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主讲人 张长温 (非合作博弈论基础) (E-mail: ss_zhangcw@ujn.edu.cn) (A Primer in Game Theory) 联系电话 博 弈 论 的 开 山 鼻 祖 约翰· 冯· 诺依曼 约翰· 纳什 注:在国内, 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用不同的术语称呼 Game Theory :对策论 ( in Mathematics); 博弈论 ( in Economics)。 考核方式 预修课程:数学分析、概率统计、微观经济学 学科属性:金融数学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8/2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计算: 平时成绩(20% or 30%) 平时成绩= 考勤(≥5 次)+ 课堂表现 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卷面成绩 学习本课程的方式 Game Theory 是数学的一个小分支。它隶属于 数学的一个分支—运筹学。 一般来讲,学习博弈论 有两种方式: 纯数学; 侧重博弈理论的应用。 我们的学习方式: 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 运用所学的博弈理论分析现实中的某些现象 2 扩大知识面,激发兴趣 3 开阔思路和思维模式 课件为主,课本为辅 “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保罗·萨缪尔森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 在博弈论的研究中值得人们尊敬的人! 约翰·冯·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n,1903-1957 ),美藉匈牙利 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 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 1927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他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批终身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0岁. 1933年转到该校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士.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发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 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 约翰·纳什(John Nash ), 1928年生于美国 1994年Nobel 经济学奖得主 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0年,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 博士学位,他在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 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 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约翰· 福布斯· 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1928年6月13日——), 主要研究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 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 C·海萨尼(John Harsanyi)和莱因哈德·泽尔腾 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莱因哈德·泽尔腾,1930年生于德国 1994年Nobel 经济学奖得主 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 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 影响 . 约翰·海萨尼,1920年生于美国 1994年Nobel 经济学奖得主 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 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博弈论和经济学诺贝尔奖 1994:非合作博弈:纳什(Nas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