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1_诊断学总论课件.ppt

发布:2024-11-27约3.3千字共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1_诊断学总论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皮肤淋巴结01_诊断学总论性别年龄生命征体温测量方法: 口测法 肛测法 腋测法呼吸脉搏血压全身状态检查01_诊断学总论发育体型无力型(瘦长型)正力型(均称型)超力型(矮胖型)发育与体型01_诊断学总论营养不良营养过度 外源性肥胖 内源性肥胖体重品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营养状态01_诊断学总论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模糊、谵妄、昏睡、昏迷 语调与语态

意识状态01_诊断学总论急性病容慢性病容贫血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二尖瓣面容肢端肥大症面容伤寒面容苦笑面容满月面容面具面容面容与表情01_诊断学总论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强迫仰卧位强迫俯卧位强迫侧卧位强迫坐位强迫蹲位强迫停立位辗转体位角弓反张位体位01_诊断学总论蹒跚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慌张步态跨阈步态剪刀步态间歇性跛行姿势与步态01_诊断学总论皮肤01_诊断学总论苍白发红发绀黄染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湿度弹性颜色01_诊断学总论斑疹玫瑰疹丘疹

斑丘疹荨麻疹脱屑皮下出血瘀点紫癜瘀斑血肿

皮疹01_诊断学总论蜘蛛痣与肝掌水肿皮下结节瘢痕毛发皮疹01_诊断学总论淋巴结

01_诊断学总论01_诊断学总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01_诊断学总论诊断学总论01_诊断学总论诊断学的定义: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基础学科临床学科桥梁学科绪论01_诊断学总论病史采集(historytaking):即问诊症状:主观体格检查(physicalexamination)体征:客观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examination)辅助检查(assistantexamination)诊断学的内容01_诊断学总论问诊01_诊断学总论一般项目主诉:症状、体征+就诊时间现病史: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问诊的内容01_诊断学总论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和生育史家族史问诊的内容01_诊断学总论体格检查01_诊断学总论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基本检查法01_诊断学总论视诊

01_诊断学总论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触诊01_诊断学总论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直接叩诊法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实音叩诊01_诊断学总论间接听诊法:听诊器直接听诊法听诊嗅诊01_诊断学总论发热

FEVER01_诊断学总论发热概念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01_诊断学总论正常体温调节正常人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产热(肝脏、骨骼肌) 散热(皮肤) 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01_诊断学总论正常体温腋窝:36℃-37℃舌下:36.3℃-37.2℃直肠:36.5℃-37.7℃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01_诊断学总论发生机制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源非致热源性发热:01_诊断学总论病因与分类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抗原-抗体反应 内分泌代谢障碍 皮肤散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01_诊断学总论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