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苜蓿主要蓟马抗性评价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4-11-28约5.68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NY/T××××—××××

苜蓿主要蓟马抗性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苜蓿主要蓟马抗性田间评价的程序,规定了苜蓿蓟马抗性评价的试验田选择、试验田设置、田间管理、调查方法和抗性评价等要求,描述了苜蓿蓟马抗性评价的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普通苜蓿(包括选育品种/系、地方品种、近等基因系、转基因苜蓿)、杂交苜蓿、野生苜蓿的蓟马抗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NY/T2703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规程

NY/T2994苜蓿草田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蓟马抗性评价evaluationofresistancetothrips

采用适宜技术方法评价苜蓿品种对蓟马的抗性水平。

3.2

试验田experimentalfield

在田间设置的用于苜蓿主要蓟马抗性鉴定、评价的试验场所。

3.3

蓟马抗性指数thripsresistanceindex

3

NY/T××××—××××

评价苜蓿主要蓟马抗性程度的综合指标。

注:一般是指待评价苜蓿蓟马量与所有苜蓿平均蓟马量的比值。

4.程序

苜蓿主要蓟马抗性评价过程是利用田间自然发生的虫源,通过调查参试材料蓟马发生情况,统计和计算待评价材料的蓟马抗性指数,确定待评价材料蓟马抗性级别的过程。评价过程包括了试验田选择、试验田设置、田间管理、调查方法和抗性评价5个阶段。苜蓿主要蓟马抗性评价流程见图1。

1.试验田选择(见5)

2.试验田设置(见6)

↓4.1调查物种和时间(见

4.1调查物种和时间(见8.1)

4.2取样方法(见8.2)

3.田间管理(见7)

4.调查方法(见8)

5.1

5.1蓟马抗性指数(见9.1)

5.2分级评价(见9.2)

5.抗性评价(见9)

图1苜蓿品种抗蓟马评价程序

5.试验田选择

苜蓿主要蓟马抗性评价试验田设置在蓟马常年发生、地势平坦的地块,地块周围500m内干扰蓟马活动的色谱源面积不超过试验田面积的1%。试验田周围不能出现干扰蓟马习性的蓝色覆盖物等。

6.试验田设置

参试材料分小区种植,每个小区占地面积至少5m2,小区之间留1m保护行。每个小区种植1种参试材料,每个品种重复5次。

4

NY/T××××—××××

7.田间管理

参试材料种植前,苜蓿种子不做任何杀虫剂处理。在抗性评价期间不喷施任何针对蓟马的防治药剂。其它播种及田间管理措施按照NY/T2703规定要求进行。

8.调查方法

8.1调查物种和时间

8.1.1调查物种

田间评价的是蓟马混合种群,主要包括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lotiHaliday)、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Trybom)、烟蓟马(ThripstabaciLindeman)、西花蓟马(FranklinieliaoccidentalisPerg)、端带蓟马(MegalurothripsdistaliKarny)等,主要蓟马形态特征见附录A。

8.1.2调查时间

在苜蓿播种或返青后,按照主要蓟马发生规律,在蓟马发生盛期(5月下旬至8月下旬),苜蓿株高25cm~50cm时调查蓟马的数量,每7d调查1次,至少调查3次。

8.2取样方法

每个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见图2),即先确定对角线的中心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每样点随机取苜蓿主枝条20~30枝,用透明塑料袋将其完全罩住,将苜蓿齐根剪下,封住塑料袋。贴上标签,注明采集时间、地点、苜蓿茬数和采集人等信息。

图2五点取样法示意图

9.抗性评价

5

NY/T××××—××××

9.1计算蓟马抗性指数

9.1.1蓟马抗性指数常规计算方法

按照第8章的方法分别调查,计算待评价苜蓿品种多小区、多次调查的蓟马种群数量平均值和本区域种植所有苜蓿品种多小区、多次调查的蓟马种群数量平均值,再按式(1)计算待评价苜蓿品种的蓟马抗性指数。

……(1)

式中:

P——蓟马抗性指数;

a——待评价苜蓿蓟马数,单位为头每百枝条(头/百枝条);

b——区域所有苜蓿品种平均蓟马数,单位为头每百枝条(头/百枝条)。

注:在没有已知抗性级别苜蓿品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