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海上花列传》英译本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海上花列传》英译本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加强,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因素,已被日益重视,特别是在文学翻译领域中。
《海上花列传》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而这部作品在英文翻译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不少成果,但多数研究均是从翻译策略、翻译难点等客观角度入手,较少关注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海上花列传》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以《海上花列传》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1.语言风格:考察译者是否在翻译中保留原文的丰富多样的语言风格,或者是否受到自身语言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而对原作做出了改动。
2.文化价值观:考察译者在翻译中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作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是否受到自身文化和思想背景的影响。
3.篇章结构:考察译者在翻译中是否能够恰当地处理原作的篇章结构,以及是否受到自身阅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对照研究法等实证研究方法,对《海上花列传》英译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以探讨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三、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并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具体预期成果包括:
1.详细探讨《海上花列传》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
2.分析不同译者主体性的翻译效果差异,进一步阐述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3.提出相关的研究建议和改进措施,为提高文学翻译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四、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预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阅读熟悉《海上花列传》及其英译本,进行初步分析,撰写论文提纲;
2.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对照研究法等方法,进一步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海上花列传》英译本中的表现,提取重要数据,并进行系统整理和比较;
3.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详细研究报告,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时间安排:
2021年1月-3月:初步研究和提纲编写
2021年4月-6月:文本分析和对照研究
2021年7月-10月:研究报告撰写及修改
2021年11月-12月: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王云峰.语言风格的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5):57-63.
[2]方礼俊.翻译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人文杂志,2017(4):3-5.
[3]赵明玲.篇章结构视角下文学翻译[J].外语研究,2018(6):89-92.
[4]冯梦龙.海上花列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5]杨宏伟,陈立新.冯梦龙小说英译质量现状与研究进展[J].外语电化教育,2017(3):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