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采诗与循五行关系考辨.docx

发布:2023-07-30约1.03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采诗与循五行关系考辨 乐府歌诗是汉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在辨析汉乐府建于何时等相关问题上, 多有不同看法。鉴于此, 本文打算在辨析汉代两乐府职掌变化的基础上, 对“采诗”与“循行天下”的关系、汉乐府与《诗》教传统等诸多问题作必要的考辨, 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 汉代太乐府官掌考证 汉乐府建于何时?后人认为, 《汉书·礼乐志》记载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以“孝惠二年, 使乐府令夏侯宽”一语为依据, 认为汉惠帝以前已有乐府;一是以“至武帝定郊祀之礼, ……乃立乐府”一语为依据, 认为乐府建立于汉武帝一朝。如师古注“乃立乐府”一语时说:“始置之也, 乐府之名盖起于此。” 围绕这两种说法, 古今学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如南宋王应麟率先提出了“乐府似非始于武帝” 汉乐府作为官署或专署设立于汉高祖刘邦一朝, 应没有疑义。《史记·乐书》云:“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 令小儿歌之。高祖崩, 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 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己。”按, 这里所说的“乐府”应为掌郊庙祭祀工作的太乐府 (详后) , 其官署性质不容置疑。此外, 从“无所增更”一语中可知, 太乐府设立于高祖刘邦一朝;从“肄旧”一词中可知, 太乐府的职掌具有沿袭秦制的特点。1977年,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墓附近出土了刻有“乐府”二字的秦编钟, 这一物证表明, 早在秦代, 太乐府就已经是官署机构了 其实, 汉代一直有两个乐府同时存在。据《汉书·百官公卿表》, 汉乐府分别有太乐府和乐府两个平行的官署或专署。具体地讲, 一是隶属于外廷的太乐府, 府为官署的俗称, 太乐府的长官为太乐令, 故太乐府可省称为乐府, 太乐令亦省称为乐府 总之, 汉初有两乐府, 并同为官署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刘永济指出:“今考百官公卿表:奉常, 掌宗庙礼仪, 属官有大乐令丞。少府, 掌山海池泽之税, 以给供养。……属官有乐府令丞。二官判然不同。盖郊祀之乐, 旧隶大乐。乐府所掌, 不过供奉帝王之物, 侪于衣服宝货珍膳之次而已。” 二、 太乐令太乐 在汉武帝“定郊祀之礼, ……乃立乐府” (《汉书·礼乐志》) 之前, 两乐府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太乐府方面。据《汉书·礼乐志》, 汉武帝以前的太乐府制乐以因袭旧乐舞为主。具体地讲, 一是“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 使汉初宗庙音乐具有承袭秦代庙乐的特点;二是因袭古乐舞, 如汉初乐舞有《武德舞》、《四时舞》、《文始舞》和《五行舞》等。其中, 《文始舞》本于古乐舞《舜招舞》, 《五行舞》本于周舞。《武德舞》、《四时舞》虽为汉高祖、汉文帝所作, 但“大抵皆因秦旧事”;三是沿袭旧制的纯音乐和清唱, 如《昭容乐》“犹古之《昭夏》也, 主出《武德舞》”, 《礼容乐》则“主出《文始》、《五行舞》”。在这中间, 清唱是郊庙祀典时必备的内容, 故有“乾豆上, 奏《登歌》, 独上歌, 不以完弦乱人声, 欲在位者遍闻之, 犹古《清庙》之歌也”之说。汉武帝即位后, 特别重视雅乐在教化中的作用。追溯其源, 与河间献王献雅乐有直接的联系。《汉书·礼乐志》云:“是时, 河间献王有雅材, 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 因献所集雅乐。天子 (指汉武帝) 下大乐官, 常存肄之。”又云:“河间献王聘求幽隐, 修兴雅乐以助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 立之大乐。”按, 大乐即太乐, 大乐官即太乐令。河间献王献雅乐发生在汉武帝元光五年 (前130) 。《资治通鉴·汉纪十》云:“冬, 十月, 河间王来朝, 献雅乐, 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 推道术而言, 得事之中, 文约指明。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 岁时以摆备数, 然不常御也。” 汉武帝“定郊祀之礼”以后, 两乐府的职掌发生重要的变化, 从而出现了乐府令代行太乐令职事的情况。《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 ……乃立乐府, 采诗夜诵, 有赵、代、秦、楚之讴。”所谓“夜诵”, 是指由夜诵员朗诵或吟诵民歌或民谣。夜诵员隶属外廷太乐府, 为郊庙祀典中的祭员。《汉书·礼乐志》云:“外郊祭员十三人, 诸族乐人兼《云招》给祠南郊用六十七人, 兼给事雅乐用四人, 夜诵员五人, 刚、别柎员二人, 给《盛德》主调篪员二人, 听工以律知日冬夏至一人, 钟工、磬工、箫工员各一人, 仆射二人主领诸乐人, 皆不可罢。”此时, 夜诵员弃雅乐参与到吟诵民歌 (属俗乐) 的活动中, 在一定的程度上背离了原来的职守, 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夜诵员为太乐令属员的身份。 师古注《汉书·礼乐志》“采诗夜诵”语云:“采诗, 依古遒人徇路, 采取百姓讴谣, 以知政教得失也。夜诵者, 其言辞或秘不可宣露, 故于夜中歌诵也。”“采诗”的目的是通过民歌或民谣来关注民风, 考察行政中的得失。那么, 为什么经“夜诵者”的诵读, 就会变得“秘不可宣露”呢?究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