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温病条辨芳香类药物治疗发热的分析-analysis on the treatment of fever with aromatic drugs in warm disease.docx

发布:2018-09-04约3.09万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0 引 言 发热以体温升高或体温不高但自觉热盛为主要表现,是临床多发症状,可伴有吐 泻、疼痛等,高热者常伴有神昏、抽搐等症状,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证候。西医学认 为,发热是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发热。治疗上以应用抗生素和激素为主,主张联合用药,起效快,但病情易反复。中 医学治疗发热的方法很多,中医八法及针刺推拿均有一定的退热效果,但目前临床上 用药仍以清热解毒为主,退热效果较好,但用药过于寒凉,多有遏邪伤中之弊。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较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 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发热作为温病的必备症之一,贯穿温病病程的始终。清代温病大 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善于运用芳香类药物治疗发热,疗效甚好,为临床治疗发热 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后世医家对此的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对《香药本草》、《本草纲目》等药学专著的研读,总结了芳香类药物的 源流、药性特点、功用主治;以卫气营血为纲,从温热病和湿热病两个方面,对《温 病条辨》有关发热的原文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阐释了其应用芳香类药物治疗发热 的理、法、方、药的一系列规律,并结合现代医学为佐证,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芳 香类药物治疗发热性疾病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 芳香类药物的研究 一、芳香类药物的定义 芳香属中药性能之一,芳香药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药药性理论,是其重要的组 成部分。芳香药物是指药用部位能散发浓郁的芳香气味,或经燃烧、加热等加工后能 产生芳香气味,并能用于疾病的治疗及预防的一类药物,古时称“香药”,分为“香 草”和“芳木”两类,是本草学及中医临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代研究认为,芳 香类药物包括挥发油及芳香性气味中药,挥发油亦称精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 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多具香气,广泛分布于中药材中[1]。 二、芳香类药物的源流 自古以来,芳香药就广泛应用于辟秽、养生、治疗疾病等众多领域。我国应用芳 香中药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 5000 多年前的炎黄时期,“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毒”, 尝者,尝味也。几千年来,芳香药物以其特有的气味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和 疾病治疗中。 (一)远古至战国时期 酒是最早的芳香药,商代已有以百草之香,与郁金相合酿成药酒的记载[2]。《山 海经》载药 353 种,其中“熏草”、“艾”、“佩兰”、“白芷”等均为香类药。《诗 经》和《屈原赋》是这一时期涉论芳香药物最丰富的文学作品,如提出“浴兰汤兮沐 芳”是最早对使用芳香药物沐浴的描述。屈原还提出了“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房 门”即在庭院周围种植百草以美化环境,调节生活气息,促进身心健康。 (二)秦汉三国时期 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文化日益进步,随着汉朝的张蓦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很多香料从西域等地传入中原,如我们所熟知的苏合香、龙脑香、安息香,均是由此 传入的。芳香中药在秦汉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宫廷贵族中,衣服、饰品、 器具莫不以香料熏洒以使其香。1972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载 药二百余种,其记载的芳香药物有佩兰、青蒿、辛夷、牛膝、白芷、蜀椒、厚朴等。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对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理论作了总结, 记录的芳香药有 30 余种,并详细记述了其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其中的麝香、 木香、川芎、菖蒲、佩兰、厚朴、当归,均为目前常用的芳香类药物。相传华佗的麻 沸散中亦用芳香药物用作麻醉剂。西汉戴德《大戴礼记》中还记载了端午日洗浴兰汤 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这是芳 香药物在民俗活动中的运用。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各州郡及异域进贡的香药有数十种,常用香药有:郁金、苏合香、沉 香、胡椒、青木香、贝甘香、龙脑香、麝香等。这一时期,香料发展的特点,即是从 “单香”走向“合香”。人们对各种香料的作用和特点有了较深的研究,并利用多种 香料的配伍调合制造出特有的香气,出现了“香方”的概念。 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首载有香身、香脂、涂发香泽和薰衣香等香疗处 方。南朝著名史学家范晔著的《和香方》,是我国第一部香类方药专著。原书已亡佚, 从《宋书》摘录的《和香方·自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该书的研究内容是以香药的性 质、功效为主。“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霍虚燥,詹唐粘湿。 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 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指出香药用量不宜过分,过 分有害于身体。《和香方》一书是集当时香类本草之大成,对南朝之后芳香中药的盛 行影响很大。 (四)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是芳香中药应用较为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芳香中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