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回扣保温练保温措施1核心知识过关练2-456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doc

发布:2017-04-19约2.1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2-4、5、6 生物的变异 人类遗传病 生物的进化 基础知识填一填 生物的变异 1.基因突变eq \b\lc\{\rc\ (\a\vs4\al\co1(形式: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结果:基因结构改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 2.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 3.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2)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 5.多倍体植株的优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6.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7.生物育种的原理 (1)诱变育种——基因突变;(2)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3)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4)杂交育种——基因重组;(5)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 8.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诱变育种的两个特点: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盲目性大,优良变异少。 9.选择育种是不断从变异个体中选择最好的进行繁殖和培育,缺点是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 10.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的种子进行人工诱变的原因是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稳定性降低,更易发生基因突变。 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不是受一个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3.调查某种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而调查某种遗传病发病方式时则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并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5.人类基因组是由常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和两条性染色体组成。 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2.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其表现型,但研究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现型,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其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5.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6.同一物种的某基因在不同地区的种群中基因频率不同的原因是:不同环境中基因突变率不同和不同环境中自然选择作用不同。 7.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由变异引起的,尤其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发生在后,不是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差异化的原因。 易错易混判一判 1.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RNA的过程中( × ) 2.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是因为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 × )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 4.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存在基因重组( √ ) 5.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 ) 6.纯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发生性状分离( × ) 7.细菌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 8.单倍体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 9.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 10.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 ) 11.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 ) 12.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来的个体是三倍体( × ) 13.诱变育种时,突变的个体中有害个体多于有利个体( √ ) 14.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都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 × ) 15.杂合子品种的种子只能种一年,需要年年制种( √ ) 16.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 ) 17.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进化( √ ) 18.生物进化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 ) 19.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隔离( √ ) 20.种群基因库间的差??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 21.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互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