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智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现状、重要性以及保护与传承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策略
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传统技艺、民俗活动、民间文学、传统医药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难、濒临失传的风险。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和对策,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名思义,是指那些无形的、活态的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以及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一概念涵盖了人类文化活动的多个方面,其核心在于传承和共享。
具体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的记忆,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变迁。例如,中国的端午节源自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这一节日不仅传承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如云南的普洱茶文化、四川的川剧变脸等,它们都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其传承和活态实践,如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它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传承和发展。
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例,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国约有20亿人次参与庆祝活动,这一数字足以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的影响力。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群体性,它往往是由某个群体共同创造和传承的,如民间故事、民间舞蹈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群体的智慧,也是群体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和创造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价值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繁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个类别。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其中,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包括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舞蹈、戏剧等;社会实践和节庆活动涉及民俗活动、传统庆典、民间体育竞技等;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包括传统农业、传统医药、天文历法等;传统手工艺则涵盖了陶瓷、丝绸、木雕、刺绣等多个领域。
以中国传统手工艺为例,陶瓷艺术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景德镇瓷器更是闻名世界。据统计,我国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手工艺项目达到数百项,涵盖了陶瓷、丝绸、刺绣、木雕等多个领域。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市场,而且在国际上也备受推崇。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以我国传统节日为例,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传统建筑、民间艺术等,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为世人所赞叹。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我国传统医药为例,中医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据统计,我国中医药产业年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