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19.12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pdf
一起学《论语》19.12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第1页
一起学《论语》19.12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
圣人乎!
一起学《论语》19.12
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原文】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
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
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
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白话】
一起学《论语》19.12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第1页
一起学《论语》19.12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第2页
子游说:“子夏的门人小子们,对于洒水扫地、应对
宾客、礼仪进退等方面,还是可以的,然而不过是细枝
末节之事;根本之处都没有,又能如何呢?”
子夏听到了说:“唉!言游说错了!君子之道,谁是
宜先传授的呢?谁是其后倦教的呢?用草木来打个比
方,分其品类是用来区别它们。君子之道,怎么能诬妄
传授呢?那些始终一贯的完美教法,大概只有圣人能做
到吧!”
【释词】
子游:即言偃,下文称作“言游”。孔子弟子。
门人小子:指子夏的弟子。钱穆:“小子即门人。如
曾子有疾章‘吾知免夫小子’即门人。此处‘门人小子’兼
言,因下文洒扫应对进退,乃指子夏门人中年轻一辈
言,故特加此二字。”
一起学《论语》19.12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第2页
一起学《论语》19.12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第3页
当:对于。
洒扫:洒水扫地。钱穆:“洒当为灑,以水挥地及墙
阶,令不扬尘,然后扫之。”《曲礼》:“凡为长者粪
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
箕自向而扱之。”
应对:应对宾客,指接待宾客时的礼仪、言语等。钱
穆:“应是唯诺,对必有辞。”
进退:礼仪进退。钱穆:“进退,凡抠衣趋隅,与夫
正立拱手,威仪容节,皆幼仪所当学习。”
抑:表示转折语气,可看做“然而、但是”。
末:末节、小道,指不是根本处。钱穆:“子游讥子
夏失教法,谓此等皆末事,不教以本,谓礼乐文章之大
者。”
本:根本,即大道,指先王之道、圣贤之道。
如之何:又能如何。
一起学《论语》19.12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第3页
一起学《论语》19.12子张篇——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第4页
噫:表示感慨。孔安国:“噫,心不平之声。”
过:错。钱穆:“两人言教学之法实无大异,读者若
据‘言游过矣’四字,便谓子游之言全非,则失本章之
旨。”
君子之道:指礼乐大道,即圣贤之道。《正义》:
“即子游所谓‘本’也,此当视人所能学,而后传之。”
孰:谁。
倦:倦怠,指倦于教。钱穆:“谓君子之道传于人,
宜有先后之次第,宜先则先,宜后则后,非专传其宜先
者,而倦传其宜后者。故非末则先传,而本则倦教。”
《正义》:“谁当为先而传之,谁当为后而倦教,皆因弟
子学有浅深,故教之亦异。”
譬:比如。
诸:之于。
一起学《论语》19.12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