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1+病理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年春期成人教育(专科)
《病理学》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2016年6月修订
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病理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临床思考的能力。
2、考核方式
该课程为闭卷考试、笔试、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于成人教育专科高护、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病理学》。
本课程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宫恩聪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02年1月第1版《病理学》教材。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主要考核学生对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病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疾病的能力。
5.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20%);名词解释题(30%);简答题(30%)。
第二部份 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章 疾病概论
一、重点名词:
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 脑死亡 玻璃样变 脂肪变性 干酪性坏死
坏疽 凋亡 机化 肉芽组织 化生 冷(暖)休克 肺褐色硬变
槟榔肝
二、重点掌握:
1、坏死的类型和坏死的结局;
2、描述心脏褐色萎缩、颗粒性固缩肾、心脏肥大、水变性、玻璃样变、脂肪变性、纤维素样变性和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
3、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性坏死、坏疽的病理变化;
4、肉牙组织的构成和功能。
三、一般掌握:
1、萎缩类型;纤维素样变性、玻璃样变和脂肪变性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
2、各种细胞再生能力分类;肥大的类型;化生的常见原因及意义。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重点名词:
血栓 自身输血 出血性梗死 贫血性梗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MSOF ARDS 华—佛二氏综合征 静脉石
二、重点掌握:
1、肝淤血、肺淤血镜下特点;
2、休克的分期及发生机制;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各期的特点。
4、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5、栓塞的类型、梗死的类型及病理特点;休克的原因和分类,休克过程中心、肺功能的变化;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
三、一般掌握:
1、淤血的原因及其时机体的影响;梗死的原因;栓子运行途径。
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概念。
第三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重点名词:
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水中毒
水肿 凹陷性水肿 反常性酸性尿。
二、重点掌握
1、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机体变化;
2、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和心脏的影响;水肿的发病机制。
三、一般掌握:
1、脱水热、脱水征的概念,体液的容量和分布特点;
2、常见脱水和钾代谢紊乱的原因;水中毒的原因及机体变化。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一、重点名词: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超极化阻滞 阴离子间隙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隐性水肿 脱水热
二、重点掌握:
1、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性和损伤性变化。
第五章 炎症
一、重点名词:
炎症 炎症介质 肉芽肿性炎 变质 脓毒血症
二、重点掌握:
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炎症的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
3、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炎症经过和结局。
第六章 肿瘤
一、重点名词:
肿瘤异型性 间变 癌前病变 原位癌 硬癌 印戒细胞
二、重点掌握:
1、肿瘤的结构:肿瘤的异型性;
2、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常见转移方式;
3、肿瘤的分类和命名原则;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异同。
三、一般掌握:
1、肿瘤的分期、分级;
2、常见肿瘤的病理学特点;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重点名词:
高血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症 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稳定性心绞痛
向心性和离心性心肌肥大 劳力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绒毛心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风湿小体 心性哮喘
二、重点掌握:
1、风湿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心内膜炎、心肌炎的基本病变特点。
2、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及发病机制。
3、掌握常见心瓣膜病的类型及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