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理论:图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录一 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一、模型假设
生产要素禀赋为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力,并且总量不变;
两种产品——棉布和粮食,生产需要土地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可以互相替代,并且其生产函数都是线性齐次的;
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即不存在“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在某些要素价格下大于另一种产品,但在另一些要素价格下又小于另一种产品”的情况;
在一国市场范围内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要素充分就业,并且经济总量处于均衡状态;
产品:棉布(以码为单位)和粮食(以卡路里为单位);
要素:劳动(以小时计)和土地(以英亩计);
定义以下表达式:
: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土地
: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土地
: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L;一国的劳动总供给
T;一国的土地总供给
二、要素价格与投入选择
图2.1 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
图2.2 最佳投入选择
生产1卡路里粮食的成本:C=w+r,变形为等成本线:=C/r-(w/r)。
图2.3 工资-租金比率(w/r)与要素投入比率(/)
图2.4 工资-租金比率(w/r)与两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率(/)
补充:要素密集度逆转例子
土地投入
劳动投入
三、商品价格比率与要素价格比率
图2.5 工资-租金比率(w/r)的确定
等产量线CC和FF分别表示了生产1元价值的棉布和粮食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组合,所以也称为单位价值等产量线。
图2.6 棉布价格上升与要素价格比例
注:两种商品价格的等比例变化不会影响要素价格比例
图2.7 商品价格比与要素价格比
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会导致其密集使用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
图2.8 商品价格比与要素投入比
四、要素禀赋与商品价格范围
图2.9 要素禀赋与商品价格比、要素价格比的范围
注:必然有T/L。
五、要素禀赋与产出
图2.10 资源的配置
图2.11 土地供给增加
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这就是罗伯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
六、国际贸易模式
假定:这个世界只有两个国家,除了要素禀赋不同和因此而引起的差异外,其它情况完全相同。两国之间的贸易没有运输成本,也没有贸易障碍。
图2.12 要素禀赋差异与贸易模式
H-O定理: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4
FF
CC
(w/r)1
(w/r)2
(w/r)2
工资-租金比率(w/r)
CC
FF
土地-劳动比
2
1
SS
T/L
(w/r)1
O
A
工资-租金比率(w/r)
CC
FF
土地-劳动比
SS
T/L
B
O
A’
B’
D’
C
D
C’
T*/L*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