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H第二章服务价值理论.ppt

发布:2016-03-23约1.81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服务价值理论 第一节 经济学思维“两分法” 一、“两分法”的成因 经济学把人类劳动的成果分为商品与服务,这就 是所谓的商品与服务的“两分法”。 1、两分法的历史成因 2、服务与商品存在感性差别。 3、在理论研究中歧视服务,是导致两分法观念在经济学思维中根深蒂固的根本原因。 * * 经济学思维“两分法” 服务效用价值理论 服务价值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一切生产过程都创造价值。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生产过程由土地、资本和劳动组成,因此,他认为,要增加财富,就要把更多的劳动投入到生产过程。同时,他又把劳动分成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认为只有生产性劳动是同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他认为他们之间有三个区别:   第一,前者创造价值,而后者则不创造价值;   第二,前者生产实物形态的物质产品,而后者的产品是无形的。 第三,前者是进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而后者是耗费在商品流通、上层建筑、以及生活和休闲服务部门的劳动。 二、两分法的理论尝试 1、古典架构的修正   A、价值只能形成于生产过程;   B、人类劳动区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C、只有物质产品的生产才是实在价值物品的生产。 2、对服务概念的修正-从价值论出发   修正服务概念,使服务能够被纳入古典价值论,主要有三个问题: A、承认服务流量在经济中的自主交易性质; B、承认服务具有使用价值或客观效用价值; C、承认服务的基本分类: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服务、政府服务。 第二节 服务效用价值理论 一、效用价值理论   效用价值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效用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福利。财富是已积累起来的效用,效用只有当生产者或所有者在市场上做交易时才能变成价值。 二、服务效用价值理论 服务可创造效用,如果它可以用价格表示出来,并在市场出售,便产生了价值。 从服务的构成要素看,服务中的人力资本、劳动和实物资本的比重不同,并决定着服务的效用,进而决定其价值。 服务的效用价值的构成:一是要素的价值;二是其所发挥的功能效用。 第三节 服务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的新发现 一、现实提出的问题——“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 1、是否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 2、是否占70%的服务业劳动者不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而只是在瓜分物质生产者的成果呢? 3、一般来说,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支出货币购买服务,若服务没有价值的话,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4、如果服务有价值,那么它也是工农业创造的吗? 5、假如并不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劳动才创造价值呢? 二、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边界划定 对于是否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的回答,形成了劳动价值论窄、中、宽三派。 1、窄派:固守传统边界,认定只有物质劳动才创造价值,认为创造价值的 劳动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创造出物品;二是用于交换。因此只有工农业劳动才创造价值。 2、中派:也认定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但出于现实,他们认为,除了工农业直接生产物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外,间接生产物品或提供某种能量的服务行业,也被列入创造价值的行列。 3、宽派:认为只要是创造出了使用价值,不论其是物质形式的还是非物质的;同时是用于交换的。 三、从劳动价值论角度看服务产品的内涵与外延 1、人类劳动成果的表现形式:   一类是物质形态的,另一类是非物质的服务,但它也是人类劳动成果,也属于社会产品的范畴。 2、服务也属于社会产品的范畴的理由:   第一是它与实物劳动成果一样,也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功能;第二,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地位,比重等引起人们的认识发生飞跃;第三,人类确实也存在各种服务的客观需求。 四、服务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一)、服务的使用价值    服务的使用价值具有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 1、非实物使用价值具有实物使用价值所具有的一般功能。 A、服务具有满足人的某种物质或精神需要的功能。 B、非物质使用价值也是构成社会财富的重要内容。 C、非物质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也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服务的使用价值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A、表现在节约时间上。 B、具有密切各部门、各地区经济联系的特殊功能。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