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新版)鲁教版.pdf

发布:2024-12-25约7.0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面镜成像》

教学流程

1课

课题3-3平面镜成像课型探究课时安排

本节是继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之后遵循反射定律的现象及应用性内

教材分容。另外,本节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完整

析的科学探究,在整个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起示范作用。本课主要探究平面

镜成像的特点,分析成像原因,了解社会应用。

初三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过渡时期,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的支持。科学探究的经验有待丰富。

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但是对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并不是很清楚。

学生已经具备“位置是由点来表示的,点是由两直线相交而确定的。”

学情分“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物有无数个点构成。”的三点几

析何知识。

学生还具备了“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定律(法线是以入射点为顶点,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为腰的等腰三角

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的三点物理

知识。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初步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与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应用。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能

目程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标方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

喜悦。

2)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

影响。

重点难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点难点:1、虚像的概念;2、平面镜成像原理。

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借鉴当前教学创新,

教学方

采用“尝试教学法”。随时了解学生知识的建构,以引导为主,适时加以辅

导。

尝试学习。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经历和观察现象入手,质疑、

学习方

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再归纳应用及创新。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

究的方式。

知并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三个几何知识(点、垂直平分、点构物):三个

课识物理知识(看到是有光进入眼、反射现象及规律、光路可逆)。

课件,平面镜,玻璃板,底座,白纸(半面涂黑),蜡烛(或其他发光体、

资跳棋子),火柴,刻度尺,三角板,潜望镜,双面折叠镜,万花筒,凸凹面

源镜(两个等口径的圆孔),光屏,插大头针的纸板,灯碗,不锈钢勺,可形

变镜面等

教学教学内学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