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课件第七章.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学课件第七章 收入与利得会计处理 第一节收入概述一、收入的概念及分类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收入的特征 从收入的概念中,可以总结出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日常经营活动是指列入企业营业范围的主营和兼营活动,企业性质不同,其日常经营活动内容也不相同。收入这一特征是会计区分“收入”与“利得”的重要标准。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它不属于经营过程,它不是企业利润的形成主体。在会计实务处理中,如无形资产所有权的转让、固定资产处置形成的损益、企业接受政府的补助、收取的违约金都作为利得处理。收入与利得共同形成收益,收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减少预收账款;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这一特征与第二项特征密切相关。根据会计等式,在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情况下,所有者权益一定能够增加。当然,这里是仅就收入项目本身而言的。会计上在确认收入的同时需要确认费用,如果确认的收入小于费用,则取得收入时,还会减少所有者权益。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在销售商品时,所收取的款项包括商品的价款和税款。企业只能将所收取的价款确认为收入,所收取的税款应作为负债处理。三、收入的分类 收入可分为广义收入和狭义收入。广义收入是指能导致企业利润增加的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入;狭义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本章所讲的收入是就狭义收入而言的,通常又可称为营业收入。 按照企业所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收入的性质,可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取得收入、提供劳务取得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主要表现为对外贷款、对外出租资产等。 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经营活动收入,不同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内容也不相同,如制造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代制品、代修品、提供工业性作业等所取得的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是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制造业企业销售材料、转让技术、提供非工业性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一个企业营业收入的主次地位通常在营业执照上可以区分出来,营业执照上的主营业务和兼营业务为会计核算收入类型的确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第二节 商品销售收入的会计处理一、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商品销售主要是指企业销售所生产的产品或购进的商品。企业出售的其他存货如包装物、原材料等也视为商品销售。企业以商品对外投资、对外捐赠、用于工程建设等行为不能作为商品销售,应按成本转账。(一)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 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是指该项收入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作为收入确认入账,并在利润表中反映。企业必须在同时满足下列五项条件时,才能确认商品的销售收入。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主要指商品所有者承担该商品价值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比如,商品发生减值、毁损的可能性。商品所有权上的报酬,主要指商品所有者预期可获得的商品中包括的未来经济利益。如商品价值的增加以及商品在使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等。当一项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由买方承担,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归买方所有,则意味着该商品所有权上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买方。判断一项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需要关注每项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在应用这一条件时,主要考虑下面两个问题:(1)大多数情况下,当商品所有权凭证转移或实物交付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也随之转移。(2)有时商品所有权凭证转移或实物交付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随之转移。①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又未根据正常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因而仍负有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发出时,不能确认收入实现。②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取决于代销方或受托方销售该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如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等。③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而此项安装或检验任务又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销售合同中规定了购货方在特定情况下有权退货的条款,而企业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在发出商品时不能确认收入,应在退货可能不存在时确认收入。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对售出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既可能源于仍拥有商品的所有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