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本量利分析(定稿).ppt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企业的困惑?企业销售量、价格、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会是多少?企业想要保本,销售量必须达到多少?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盈利,销售量必须达到多少?市场价格下降了,要想维持现有的利润水平,销售量必须增长多少?企业降低价格可以促进销售,价格究竟应为多少,才能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扩张带来了固定成本的增加,销售量必须增加多少才能弥补固定成本的增加?本章重点和难点盈亏临界点分析敏感性分析第一节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本量利分析的定义:是指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对成本、产量(或销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也称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Analysis)。本量利分析的产生:1、1904年美国最原始的本量利关系2、192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会计学教授完整的盈亏临界点分析理论。3、20世纪50年代以后本量利分析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3.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1
成本性态假设(相关范围假设)成本性态假设是指假定所有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均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部分。具体包括:1.期间假设(1)体现在特定的期间内(2)时间变化,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发生变化2.业务量假设(1)成本性态的划分,是在一定的业务量以内分析和计算的结果(2)业务量发生巨大变化时,必须重新加以计量注意理解“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期间假设与业务量假设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依存性”表现为在一定期间内业务量往往不变或者变化不大,而一定的业务量又是从属于特定的期间。换句话说,不同期间的业务量往往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不同期间相距较大时更是如此,而当业务量发生很大变化时,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需要,不同的期间也就由此划分了。§3.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2
模型线性假设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现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现完全线性关系假设§3.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3
产销平衡假设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是指销售量而不是生产量。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当产销不平衡时,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因此,假设产销平衡。§3.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4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假设企业只安排一种产品生产;●假设生产多个品种时,其品种结构不变。第二节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盈亏临界图本量利关系分析敏感性分析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所谓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经营达到不盈不亏状态时的销售量。企业的销售收入扣减变动成本总额以后得到的“贡献毛益”,如果刚好可以补偿固定成本,则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此时的销售量就是盈亏临界点,也叫保本点。(一)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公式盈亏临界点计算的基本模型P代表利润,V代表销量,SP代表单价,VC代表单位变动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TR代表收入,TC代表总成本,VBE代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SBE代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P=V×SP-V×VC-FC=V×(SP-VC)-FC设P=0(即保本),则0=VBE×(SP-VC)-FC即VBE==SBE=其中,贡献毛益率====1-变动成本率[例]设某产品售价为1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件,相关固定成本为4000元。计算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保本点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单位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二)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所谓“安全边际”,就是指现有(或正常)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这个差额标志着企业销售量下降多少,才会发生亏损。安全边际=现有销售量(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安全边际率=[例]设某产品售价为1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件,相关固定成本为4000元,该企业预计的销售量可达1500件。计算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或=500×1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