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本量利分析.ppt
第3章本量利分析3.1本量利分析概述3.2保本保利分析3.3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3.4本量利分析的其他问题教学目的: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含义,掌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贡献边际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理解保本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保本点的确定方法;理解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掌握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单一品种下保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理解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的含义,掌握本量利敏感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看懂各种本量利分析图。重点难点:1、保本点含义及其确定;2、保利点含义及其计算;3、本量利关系;4、多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3.1本量利概述3.1.1本量利分析的含义与基本前提概念本量利分析(CPV分析,Cost-Volume-ProfitAnalysis)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它是指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化的会计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财务信息的一种方法。发展本量利分析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发达西方国家的企业为加强内都管理和控制,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系统。最初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应用,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本-成本,量-业务量,利-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本量利分析。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该理论并得到广泛应用,利用本量利之间的规律可以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提供财务信息,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作用进行保本点预测;规划目标利润。将本量利分析与预测技术相结合,可进行保本预测及确定销售额,编制利润预算和责任预算应用于目标控制。将本量利分析用于目标控制,对保证目标实现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进行预测;进行风险分析。将本量利分析与风险分析结合,课分析企业的经营安全指标,促使企业重视经营杠杆的作用,降低风险;用于短期经营决策。比如生产决策,可通过本量利分析,帮助企业作出方案的最优选择;对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1.假定所有成本都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相关的成本习性模型已经存在。2.假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量总是在相关范围内变动。它的变动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所有特征。3.假定计算期内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一致,企业能够自动实现产销平衡。4.目标利润为息税前利润。管理会计中的营业利润是不考虑财务费用和所得税的利润,也就是息税前利润。3.1.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本量利分析的相关因素:本量利分析的目标是利润固定成本a,单位变动成本b,销售量x,单价p,销售收入px和息税前利润EBIT;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即:EBIT=px-bx-a=(p-b)x-a基本关系式3.1.3本量利分析的相关概念1.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是横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其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单位边际贡献(cm),反映某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边际贡献总额(Tcm),在营业净利中的贡献单一产品的产销情况下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Tcm=px-bx=(p-b)x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p-b∴cmx=p-d=Tcm/x多种产品的产销情况下全部产品边际贡献=∑(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各种产品销售收入-各种产品变动成本)=∑(Tcm)=∑(px-bx)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即EBIT=Tcm-a2.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与相应销售收入的比值,称为边际贡献率(cmR)单一产品的产销情况下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即cmR=Tcm/px=cm/p多品种的产销情况综合(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比重)3.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