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四).pdf

发布:2025-03-02约3.5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

持安全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现对危险部位、

场所、设施等不安全因素的危险预知预控,确保安全生产管

理有序可控,根据施工生产及生活驻地的具体情况,依据集

团公司直属经理部精细化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风险作业分

级监控实施办法》(中铁三安2[0111366号)文件,按照层级

管理的职责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实现危险控制点分级控制管理,以控制危险因素(源)

为核心,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危险因素(源)的设备环境、

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并分级

负责和监督检查。

3、本制度规定了危险因素(源)定点、分级、控制管

理、信息管理、定期检查的要求和内容。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有限公司增建1通铁路专用线

施工范围的施工场所及所有施工人员、设备等。

三、职责

1、安质部主责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工作。

2、各级管理人员负责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

3、根据重大危险源清单,确定重大危险源监控工点和

安全技术措施。

四、危险源辨识和危险评价过程

确定施工过程一识别危险源f登记、评价、汇总危险源

一登记重大危险源及不可容许危险。

五、危险源辨识

1、辨识范围

1)危险源辨识覆盖管段内的施工、产品及服务活动的

全过程,包括所涉及的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施工过程、

工作环境、人员活动、临时构筑物、辅助设施等。

2)考虑7种危害因素

a.化学危害: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露所造成

的人员伤害、火灾。

b.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机械危害:造成人体扎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

刺伤、擦伤、骨折、扭伤、冲击伤、切断伤。

出电气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

人员触电、设备损坏等。

e.人机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

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g.施工过程中的设施危害等。

3)覆盖三种时态

a.过去: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杰及

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

报废、退役后将会发生的危害因素。

4)考虑三种状态:

a.正常: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

时间进行工作的吠态。

.异常: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

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c.紧急情况:发生火灾、坍塌、倒塌等状态。

2、辨识方法

采用安全检查表、现场观察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法,在

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时使用预先危险分析法。

1)安全检查表:将施工的过程分成若干个系统、设备

和工种,确定检查项目,按单元、层次、设备、工种的组成

顺序编制表格,列出系统、设备、工种的危险源。

2)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

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

3)座谈:召集相关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

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和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

以下的,评价为较大危险。

6()曾经发生过,已制定良好的控制措施的事故或危险

事件,评价为一般危险。

b.LEC半定量评价方法

如果采用定性评价尢法判断危害的危险级别,则采用

LEC评价法。危险级别=L*E*C

1)

分数侑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1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