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二十章 杀虫止痒药 吴燕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雄 黄 蛔虫、蛲虫等所致的虫积腹痛。(少用) 硫 黄 2. 补火助阳 通便(内服) 白 矾(明 矾) 1.解毒杀虫收涩止痒 土荆皮 木槿皮 二者均有杀虫止痒之功,主治体癣、手足癣、头癣等多种癣证(土荆皮酊、复方土荆皮酊)。木槿皮无毒,兼有清热利湿之功,也用于赤白带下、阴痒等。 蜂 房(露蜂房) * * 一、概念 二、主治证 凡以攻毒杀虫、燥湿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杀虫止痒药。 本类药物以外用为主,主要适用于疥癣、湿疹疹、痈疮疔毒、麻风、梅毒、毒蛇咬伤等病证。 三、外用的方法 四、使用注意 研末外撒、用香油或茶水调敷,制成软膏涂抹、制成药捻或栓剂栓塞、煎汤熏洗、热敷等。如内服,大多入丸剂。 本类药物部分有毒,无论外用和内服均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不宜过量或持续使用。制剂时,应严格遵守炮制及制剂法度,以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用于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可收以毒攻毒之功。 哮喘、惊痫、疟疾。 1. 解毒: 2. 杀虫: 3. 燥湿祛痰、截疟、定惊(内服): 用于皮肤和子宫颈等浅表部位的恶性肿瘤。 使用注意 4. 攻毒抑癌: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且应水飞,不可久服。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及长期持续使用。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火 As203(砒霜) 本品长于杀虫止痒,为皮肤科常用药,常用于疥癣、秃疮、湿疹等,尤为治疥疮的要药。 肾阳不足、肾不纳气之寒喘——黑锡丹。 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阳痿、虚寒便秘——半硫丸。 1. 解毒杀虫止痒(外用): 雄黄、硫黄功用对比: 雄黄解毒效力强,外用又治痈肿疔及蛇虫咬伤;也可用于虫积腹痛。 共点: 不同点: 硫黄外用杀虫止痒力强,多用于疥癣、湿疹及皮肤瘙痒等;内服补火助阳通便,用于寒喘,阳痿,虚寒便秘。 外用解毒杀虫, 用于疥癣、恶疮、湿疹等 2.止血、止泻 清热化痰 湿疹、湿疮、疥癣。 疮疡、乳痈初起。 阴痒、带下。 风痰所致的昏厥、癫痫、癫狂——白金丸。 便血、崩漏、创伤出血。 久泻久痢。 (内服) (外用): 用于湿热黄疸;取其收敛之功,制成注射剂局部注射,治疗痔疮、子宫脱垂、直肠脱出等病证。 3.祛湿退黄 为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蛇床 的成熟果实。 蛇 床 子 用于阴部湿痒、湿疹、疥癣及滴虫性阴道炎。尤善治阴部湿痒。 用于寒湿带下、湿痹腰痛。 用于阳痿、不孕等肾阳虚证——三子丸。 1. 杀虫止痒(外用): 2.祛风燥湿(内服): 3.温肾壮阳(内服) : 木槿皮 土荆皮 用于痈疽、瘰疬、癣疮,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外用、内服均可。 2.祛风止痒 祛风止痛 风湿痹痛 瘾疹瘙痒 牙痛 外用或内服 现代用本品治恶性肿瘤,主要用于乳癌,也用于食道癌、胃癌、鼻咽癌等。 1.攻毒杀虫 大 蒜 1.解毒杀虫 3.止痢 用于痈肿疮毒,疥癣。 用于肺痨,百日咳,泻痢 用于钩虫,蛲虫证 2.消肿 樟 脑 樟 脑 除湿杀虫 外用 内服: 温散止痛 —牙痛及跌打伤痛。 —疥癣湿疮、瘙痒溃烂。 —痧胀腹痛、吐泻,神昏。 开窍辟秽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