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教育现实意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强环境教育的现实意义
周炳军(山东省烟台商业学校,山东 烟台 264000)
中文摘要:环境危机呼唤着环境教育,环境意识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加强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传承的必要环节,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21世纪国际国内面临的最突出的社会性问题。重视环境保护,重视环境教育,重视公民环境素养的形成,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一、环境教育的内涵
环境教育是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的一门教育科学。其目的就是要实现环境保护目标,证明环境价值,澄清概念,培养人们具有理解和评价人、文化及其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必须的技能和态度。其最终目标是提高接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水平,把握环境与其自身生存、发展的关系,培养环境责任感。
环境教育既是一种价值教育,又是一种终身教育,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一项伟大事业。人类要正常地生存和发展,必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并有效地计划和控制自身的经济活动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及环境问题,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行为准则,并使自己的行为与环境相协调,自觉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
二、加强环境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危机呼唤环境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工业文明的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人类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海洋环境污染与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森林锐减、土壤沙化、物种灭绝、固体废弃物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资源枯竭,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枯竭、可耕地因遭受侵蚀和盐碱化,已不能再耕种;水资源日益紧张、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目前,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已经大大减少,其中温带森林丧失的比例最高,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森林砍伐量令人吃惊。
环境危机呼唤着环境教育。随着世界十大环境问题的出现,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文明与自然界之间日益强烈的碰撞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如果不加强环境教育,一味地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环境问题的严重化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即使科学技术再发达,如果失去自然环境这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的一切利益都将不复存在。环境教育就是要让人们意识到生态平衡是人类利益的实现和价值追求的基础,没有生态平衡,人类利益的追求就好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环境问题的严重化要求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生产观。
(二)环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人的知识智能结构,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人才的道德素质是否能获得良好发展。科技与道德成为制约社会发展与进步不可缺少的两大重要支柱。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道德观等一系列观念也都随之发生着更新和改变。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不断充实调整,并体现出时代气息。现代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既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内容不仅包括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容纳了许多与时代密切相关的新内容。环境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已融入德育的主旋律中,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环境教育是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要成为某一行业的能手,还应具备与其职业活动及生活方式相关的生态环境知识,具有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新的道德观念方面,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重在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心,表现在每个公民对环境的态度和对环境的价值取向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应该把正确认识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人类道德的基本要求,重视自然环境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并有计划地控制自身的经济活动行为, 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和谐发展。
对学生加强环境公德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爱护自然、尊重自然环境的态度,养成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抓好学校的环境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环境道德素质的提高,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与人类发展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