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pdf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第1页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
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降血糖激素。因胰
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
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不足。2型糖尿病多见。糖尿病症
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
“一少”指“体重减少”。其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中
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体质理论在糖
尿病中可以指导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证情演变,转归和预后,进
而揭示疾病的本质,因此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意义重大。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体质因素往往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
易感性和倾向性[1]。体质的强弱是发病的重要依据,因此以中医
体质理论为指导研究调查糖尿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探讨2型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的体质规律,为临床提供一定的体质学参考,以此提
高临床疗效。
1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简
称idf)统计,在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1亿,而目前全球
有糖尿病患者2.85亿,按目前速度增长的话,估计到2030年全球
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2]。
2008年我国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成人中糖尿病的患病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第1页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第2页
率达到9.7%,中国人的易感性:在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糖尿病
风险增加。与白人相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糖尿
病的风险比为1.6。充分说明糖尿病的发生与体质密切相关。
2古代文献关于消渴病体质的论述
2.1概念认识糖尿病隶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早在两千多
年《黄帝内经》已有记载,称之为“消”。提出消瘴、消渴、肺消、
扁消、脾痒、肾热病、风消、消中、食亦等,此外尚有肌(肤)肉
消烁、筋骨消烁、消谷等相关称谓。
2.2体质认识《素问·通评虛实论》云:“消瘅……肥贵人,则
膏粱之疾也。”《素问·腹中论》云:“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
也……”,这些论述指出消渴发病的原因与食甘美食物过多以及肥
胖有关,“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黄帝内经》认为,消
渴病的体质发病基础与素体肥胖有内热关系密切,其发展则以五脏
柔弱为基础,与现代认识基本一致。
张仲景《金匮要略》在消渴专篇中除继承《内经》内热认识外,
十分重视肾虛因素,提出了肾气丸方剂。后世医家亦多从病机角度
分析消渴病,对体质论述者较少[3]。
3现代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体质的研究
3.1糖尿病中医体质分类研究
3.1.1“三阴三阳”分类法赵进喜[4]根据《内经》中阴阳学
说和伤寒论六经辨证提出“以阴阳学说为指导,阴阳可进一步分为
三阴三阳,人体生理功能则可归纳为三阴三阳六个系统。由此,产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第2页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第3页
生了三阴三阳辨证方法。”认为体质的分类有太阳人、阳明人、少
阳人、太阴人、少阴人、厥阴人六类,最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类
型当为阳明体质、少阴体质、少阳体、厥阴体质、太阴体质。
3.1.2“体质九分法”近年来,以王琦教授为主的体质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