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改革的视角,选取2010~2014年我国央企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数据,对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央企上市公司的分红、高管持股比例以及企业规模对高管薪酬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企业分红对高管薪酬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营业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管薪酬,对其有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央企业 高管薪酬 分红 经营业绩
一、引言
央企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爆出的央企上市公司高管的百万年薪,如桃花顺公布的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高达869.7万的年度薪酬等,其薪酬制度饱受质疑。国资委曾在2003年底发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将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与企业绩效挂钩,这本是央企制度改革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央企高管薪酬与绩效成绩之间并不呈现有效的同向变动关系,甚至会出现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央企高管薪酬不降反增的倒挂现象。
现代企业的典型特点是实现了两权分离,基于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同时也引起了代理问题。由于管理层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管理者的抽组行为,例如管理者通过操纵会计盈余来?z取利益等,而股东对于管理者的监督有限,因此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最优契约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现象,将高管薪酬与企业的经营绩效联系在一起,根据高级管理人员治理下的企业业绩而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学者们又在最优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表现为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强正相关、不相关和弱相关等。有效的薪酬契约是协调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重要工具,那么企业分红是否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呢?假定在企业自有现金流一定的情况下,高管是否会倾向于减少对股东的分红而使其获得更多的报酬?这一问题有待探讨。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目前我国有关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对于高管薪酬与企业分红之间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央企这个特殊的行业,本文将基于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改革的视觉,分析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对于高管薪酬方面的研究,国外比国内的研究开始的更早。Jensen和Meckling(1976)[1]指出所有权结构、管理者薪酬结构和董事会薪酬的决定还受到了公司业务性质影响。并且已有大量文献证实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Murphy,1985[2];Lambert et al.1987[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基于业绩下的薪酬制度的合理性。Jensen和Murphy(1990a)[4]总结得出股东与高级管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微小的,并且在逐渐减弱,而最佳的高管激励政策是使高管们持有公司股份,但这一所有权比例不高也在不断下降。Jensen和Murphy(1990b)[5]的研究表明,高管薪酬的变化对公司业绩的变化并不敏感。Piete DuffhueS,Rezaul Kabir(2008)通过对荷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反而管理层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对高管薪酬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影响。Marc Goergenamp;Luc Renneboog(2011)[6]认为,高管薪酬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利润和公司所有权变相剥夺的一种手段。
从国内对薪酬的研究来看,主要是从业绩因素、企业经营、公司规模、内部结构因素和管理层权力等因素来进行的。最早认为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经营业绩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魏刚,2000[7];陈震,丁忠明,2011[8]),前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规模越大,高管获得较高报酬的可能性越大。在经营业绩方面的研究,有些认为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杜兴强,王丽华,2007[9];候剑平,李运鑫,2015[10]),前者认为高管薪酬制度的制定偏向于会计盈余指标的高低,后者认为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存在内生关系,高管激励可以促进公司绩效,而公司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实现对高管的激励作用。尽管如此,央企高管薪酬出现的与经营业绩“倒挂”的现象却频频出现,为此“薪酬粘性”这一词被提出。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存在不对称性,即粘性特征(方军雄,2009[11]),基于业绩的薪酬制度下所建立的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的敏感性,在公司业绩增长或是下降时对薪酬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管理层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高管薪酬(权小锋,吴世农,文芳,2010[12];陈震,丁忠明,2011[8]),高管权力越大,就有可能有能力影响自己的薪酬,从而操作自己的薪酬,使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