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接触网技师班复习题.doc

发布:2017-06-05约3.1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接触网技师班复习题 填空题 施工组织管理形式分为专业工程队式、项目经理部式、矩阵式组织形式。 施工组织管理的职能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协调职能。 施工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计划管理、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架设承力索时,其接头数每锚段不超过3个,接头间距不小于150m。 站场架设接触线时,重要线位于次要线下方,工作支位于非工作支下方,正线位于侧线下方。 普速区段定位器的坡度为1/5~1/10,200Km/h提速区段定位器的坡度为1/4~1/6,一般以1/5为宜。 区间杆位测量包括杆位纵向测量和横向测量。 坑深是指坑底至钢轨平面的垂直距离。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来比较点位的高低。 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距离,困难时不应小于1600 mm,且符合要求。 我们把安全距离、绝缘工具和行车防护称为带电作业的三个关键问题。 接触线超拉标准是:超拉张力保持时间为3h。 架设承力索施工中,承力索的超拉标准为:超拉张力 额定张力x1.6。 拉线与地面的夹角困难条件下允许增大,但不得大于60°。 当机车速度v≤120Km/h时,受电弓最大抬升量为100mm,左右最大摆动量为200mm;120Km/h≤v≤160Km/h时,最大抬升量为120mm,左右最大摆动量为250mm。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300m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其偏角不大于3°。 软横跨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索施工完毕后,杵头杆在螺帽处外露20~100mm。 软横跨施工过程主要包括测量、计算、预制和安装调整四个步骤。 衡量弹性好坏的标准:一是弹性的大小,二是弹性的均匀。 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相比较,在弛度方面,普速不考虑弛度,高速接触网的预留弛度为0~60mm之间预留。 高速接触网的支持装置由原来的以柔性支撑为主改为刚性支撑。 200Km/h提速区段接触线高度变化率保持在0.3‰~0.8‰之间,困难情况下不大于1‰。 160Km/h区段直线“之”字值为200mm,误差为±50mm;曲线区段拉出值为300mm,困难时不大于350mm。 200Km/h提速区段相邻跨距之比不得大于1.15:1。 选择题 1、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架设时,其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带电部分距支柱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 A )m。 A、1 B、2 C、3 D、4 2、铝绞线和钢芯铝绞线断股、损伤截面积超过( B )时应锯断做接头或更换。 A 、15 % B 、25% C 、30% D、40% 3、钢柱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 A )时,方可加上全部负荷。 A 、70% B 、80% C、90% D、100% 4、简单链行悬挂第一吊弦到支柱间的距离为( B )m。 A、2 B、4 C、6 D、8 5、保护线、回流线、架空地线跨越非电气化股道(对轨道净距)不小于(D)mm. A、2000 B、3000 C、5000 D、7000 6、支柱回填夯实,每回填( B )m应夯实一次。 A、0.2 B、0.3 C、 0.4 D、0.5 7、整体吊弦长度允许误差为( B )mm。 A、±1 B、±2 C、±3 D、±4 8、供电线在最大弛度时,距居民区及站台地面的高度不小于( C )mm。 A、3 B、5 C、7 D、10 9、当有钢线卡子连接钢绞线时,不得少于( C )个钢线卡子。 A、2 B、3 C、4 D、5 10、接触线拉出值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其接触线偏移值(相对于受电弓中心)不宜大于( B )mm。 A、400 B、450 C、475 D、500 三、判断题 1、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进行接触网停电作业时,两组接地线应分别接两组钢轨( × ) 2、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一般采用GJ—50钢绞线。( √ ) 3、中性段长度是在无机车通过时不带电的区段。( √ ) 4、高速接触网最大跨距为65m。( × ) 5、限位定位器的坡度应保持在1/4~1/6之间,一般以1/5为宜。( √ ) 6、站场线岔下锚支接触线的高度呈弧形。( × ) 7、接触先的动态抬升量不宜大于120mm。( √ ) 8、支柱的侧面限界施工误差为100mm。 ( × ) 9、在单开道岔标准定位的两接触线相交于两内轨距745mm处的横向中间位置。( × ) 10、200Km/h提速区段岔心投影点在基本规与导曲线规中心线相距为800~1050mm范围内。( √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是指列车在最高设计速度运行是,受电弓上下左右所允许达到的极限尺寸。 2、什么是接触网动态检测?检测项目主要有哪些? 是指利用接触网检测车等检测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测量接触网的技术状态;检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