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微专题12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
PAGE
PAGE1
微专题十二相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选择题
1.(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仿佛在一夜之间,无论蓝领白领,还是明星网红,都在自称“打工人”。奋斗是“打工人”最美的底色,在打工人语录里始终充溢对美妙生活的憧憬。“打工人”一词的流行(C)
①反映了社会流行语的形成发展具有自发的创建性②反映了社会流行语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断改变③说明不懈奋斗能够避开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④体现人们对在劳动中创建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认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社会流行语的形成发展来自社会实践,并不是自发的,①错误;奋斗是“打工人”最美的底色,在打工人语录里始终充溢对美妙生活的憧憬。“打工人”一词的流行反映了社会流行语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断改变,体现人们对在劳动中创建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认可,②④正确;“能够避开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夸大了不懈奋斗的作用,③错误。
2.(2024·山东济南高三二模)中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方略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扶贫干部逐户逐人进行对接,工作甚至覆盖到了最偏远的山区和荒漠。他们制定适合每户发展的增收安排,通过教化培训、供应材料、干脆补贴等方式使每家每户都能实现脱贫,提高生活质量。这表明(C)
①精准扶贫方略对脱贫攻坚起到确定性作用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坚持了冲突普遍性与特别性详细的历史的统一④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是冲突问题的精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扶贫干部逐户逐人进行对接,工作甚至覆盖到了最偏远的山区和荒漠。他们制定适合每户发展的增收安排,通过教化培训、供应材料、干脆补贴等方式使每家每户都能实现脱贫,提高生活质量。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扶贫干部因地制宜地实施的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了冲突普遍性与特别性详细的历史的统一,做到了共性与特性相结合,②③符合题意;实施的精准扶贫方略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但不是确定性因素,①错误;冲突普遍性与特别性的辩证关系是冲突问题的精髓,④错误。
3.(2024·江西赣州高三模拟)为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的批复》,将浦东的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级改革试点,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经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现“一证准营”,浦东新区要以“一业一证”为引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审批更精简、监管更有效、服务更优质。浦东新区的“一业一证”改革体现的哲理是(B)
①上层建筑的改变发展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③调整上层建筑就能适应经济基础,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④上层建筑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为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放管服”改革,以努力实现审批更精简、监管更有效、服务更优质,这说明上层建筑的改变发展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说明上层建筑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①④符合题意;“放管服”改革属于服务机制、管理机制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而不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②解除;“调整上层建筑就能适应经济基础”的说法过于确定,而且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解除。
4.(2024·福建三明高三三模)2024年中心一号文件指出,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基于(A)
①特别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②特别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③生产关系确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④上层建筑确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特别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①正确;普遍性寓于特别性之中,②错误;试题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确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而不是反映“上层建筑确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5.(2024·沈阳高三模拟)近年来,广安市创新扶贫攻坚模式,运用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缘由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帮扶措施,确保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真扶贫、扶真贫,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加贫困群众“获得感”。这是因为(D)
①人民群众创建历史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气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工作的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