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树知到“形考”《哲学引论》网课测试题答案5.do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国家开放大学智慧树知到“形考”《哲学引论》网课测试
题答案
11.中国近代哲学史重道德修养。()
12.诗凭知解力表述真理。()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卷
14.克罗齐认为认识始于经济活动,然后是道德活动。()
15.()表示具体事物或具体实景的语言暗示深远的意境。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不仅细致地分析了人与物的高低之分,而且明确了这种高低的分殊与万物一体的统一性
2.人类中心论以人为主体,以物为客体,这种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占主导地位。()
3.情理关系包括()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第2卷
1.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可以粗略地分为哪些层次?()
4.历史的特点就在于它是新与旧的活生生的不断交替。()
2.以下哪些学者主张一切自然物都具有神圣性,都和人一样具有同等价值。()
5.西方哲学史上道德律的建立方式大体上有下面几种类型()
3.()是指任何一个事物都以别物为自己内在的构成要素,从某物过渡到别物不是过渡到自己以外的东西,
6.和谐论的本体论根据是()
7.孙中山则明确提出心物二元论,公开反对以王阳明为代表的知行合一说,提倡“知难行易”说。()
而是和它自身再一起,是在别物中回到某物自身。
4.任何个别的单一性事物,只要你把它当作离开了主体的客观认识对象,当作单纯的在场者,它就是僵死
的。()
8.卢梭认为科学、文明、社会制度、理性使人产生私心和恶念,是道德的对立面。()
5.根据布伯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对人与物的价值之高低做了细致的区分。
6.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相处应包含对他人独特性的容忍和尊重,并且互不干涉。()
10.诗的语言的特性包括()
7.主—客关系式和主体性哲学强调人是主体,物是客体,哲学的目标就是主体认识和征服客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6.参考答案:万物一体
8.“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反映了境界的()
7.参考答案:正确
8.参考答案:正确
9.传统形成的过程是远离“原本”的过程,也是不断扩大和更新“原本”内涵的过程。()
9.参考答案:荀子
10.文化多元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精神产物。()
10.参考答案:超越在场的东西、独特性、一次性
11.参考答案:错误
11.布伯认为“精神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性则是“语言门槛”的阶段或“语言形式中”的阶段。()
12.参考答案:错误
12.下列关于境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13.参考答案:中国哲学史是从长期以天人合一为主导原则到转向主客关系式的发展史,中国哲学史是从
长期以研究人伦道德为主导到转而注重对自然的认识的发展史,中国哲学史是从长期以“天理”压人的思
想为主导到开始反“天理”的发展史
13.“通古今而计之”是()的观点。
14.参考答案:错误
14.“不相同而相通”是指彼此不同的东西而又能相互沟通。()
15.个人精神发展的阶段包括()
15.参考答案:象征性与暗喻性
第2卷参考答案
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人-世界”结构、“主体-客体”结构
2.参考答案:莫尔特曼、施韦泽
一.综合考核
3.参考答案:真无限
1.参考答案:程朱
4.参考答案:正确
2.参考答案:错误
5.参考答案:把一切都看成是使用对象的人只能生活在过眼云烟中、“我—你”间的相互回应与“我—它”
3.参考答案:“理”在“情”之上,“理”在“情”之中,“理”在“情”之外
间的相互限隔、对自然物亦可因人的“仁爱”态度而相互回应、人生的最高意义在于对人与万物一体或
“我—你”一体的领悟
4.参考答案:正确
6.参考答案:错误
5.参考答案:早期的宗教、神话较发达的宗教、主体性形而上学所谓最终根据
7.参考答案:正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8.参考答案:稳定性
9.参考答案:正确
10.参考答案:正确
11.参考答案:正确
12.参考答案:境界具有独创性、境界具有客观性、境界是主观与客观交融合一的产物、境界具有固执性
13.参考答案:王船山
14.参考答案:正确
15.参考答案:原始的人与世界的合一、“主体-客体”关系、超主客关系的人与世界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