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2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PAGE
5-
第1课时传统工业区
一、选择题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工业区,也是世界闻名的工业区之一。据此回答1~4题。
1.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2.比鲁尔区兴起时间晚,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
A.英国英格兰中部区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意大利塔兰托钢铁工业基地
D.中国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3.鲁尔区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
A.就近获得从国外港口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洋
C.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口进口的铁矿石
D.便于得到足够的水源供应
4.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缘由是()
①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鲁尔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养较低③鲁尔区用地惊慌④鲁尔区环境污染比较严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示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头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下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始终依靠进口,图中河流可以通航。据此回答5~6题。
5.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②接近铁矿③接近消费市场④廉价劳动力足够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6.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燃料运输费用B.铁矿石运输费用
C.产品运输费用D.废弃物的排放量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安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下图是其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7~8题。
7.上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8.上图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阅读下面有关材料,回答9~10题。
材料一焦作市位置图
材料二焦作煤矿久负盛名,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焦作市除原煤外,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丰富。焦作市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
9.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和哪一工业区类似()
A.鲁尔区 B.意大利新工业区
C.英国苏格兰工业区 D.德国南部工业区
10.煤城焦作的出路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下面有关焦作以后的发展措施中不行行的是()
A.做强做大炼铝工业
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
C.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业
D.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二、综合题
11.读“鲁尔区产业人数的改变图”和“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改变图”,完成下列问题。
(1)鲁尔区的其次产业的主导工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最早形成工业区的主导区位
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的主要缘由。
(2)鲁尔区在冬季易出现严峻的大气污染事务,据表中的数据,绘制鲁尔区某日气温改变曲线图。并推断这一天中污染程度最高发生在________(时间段)。
时间
3
7
11
15
19
23
温度(°C)
3.7
1.5
4.2
5.7
5.0
4.1
A.3~4时 B.7~8时
C.13~14时 D.19~24时
(3)依据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改变图,分析20世纪80~90年头鲁尔区的环境质量发生了什么改变,其改变的缘由有哪些?
(4)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曾遭遇严峻污染,鱼虾难觅,今日却澄澈干净,成为欧洲人度假休闲胜地之一,试分析该河得到胜利治理的有效途径。
反思小结
重要学问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
传统工业区
从工业部门(传统工业)和工业规模(大型企业)分析传统工业区
鲁尔区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缘由和整治措施是重点,是考题中常见的类型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第1课时传统工业区
1.A[鲁尔区处于西风带,终年盛行西南风。]
2.D[中国鞍本钢铁工业基地兴起于20世纪50年头,与鲁尔区都属于在煤、铁基础上形成的重工业基地。]
3.C[鲁尔区钢铁工业西移是为了就近获得原料供应。]
4.C[鲁尔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养较高。]
5.A[M地建钢铁厂接近煤炭产地和消费市场。]
6.B[将炼铁厂迁到N地可降低铁矿石的运输费用,因为该地铁矿缺乏。]
7.C[从各企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可推断,Ⅰ为火电厂,Ⅱ为水泥厂,Ⅲ为硫酸厂,Ⅳ为冶炼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