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新型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的中期报告
本中期报告主要介绍了新型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进展情况。接下来将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一、合成方法
我们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具体步骤如下:
1.合成两亲性单体
首先,我们合成了两亲性单体,其中疏水部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疏水部分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酰胺。具体合成方法如下:
(1)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羟甲基化
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过量的甲醇和氢氧化钠混合,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羟甲基聚乙二醇,反应出两亲性单体的羟甲基化产物。
(2)羟甲基化产物的酯化反应
将羟甲基化产物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和1-羟基苯基乙酮(HPMA)反应,得到两亲性单体。
2.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我们选择了甲基丙烯酸甲酯、2-羟乙基丙烷基甲基丙烯酰胺、1-乙烯基-2-苯基苯并咪唑(EBPIM)三种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二、自组装性质
我们发现,合成得到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可以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其中,疏水性部分为疏水基团的聚集,疏水性部分则形成亲水外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纳米粒子呈球形或椭球形,直径大小约为50-100nm。
三、药物载体性能研究
为了评估两亲性接枝共聚物作为药物载体的性能,我们选择了富马酸替诺福韦(TDF)作为模型药物,将其包载于两亲性接枝共聚物中,并评估了其体外释放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可以有效地包载TDF,并且能够较好地控制药物释放。在模拟体外释放实验中,两亲性接枝共聚物能够稳定地释放TDF,且释放速率逐渐降低,符合国际药典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并研究了其自组装性质和作为药物载体的性能。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其应用价值以及性质优化等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