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迎战移动互联网时代.docx
??
?
??
电信运营商
迎战移动互联网时代
?
?
?
?
?
??
?
?
?
王宣高倩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我国传统电信业务遭受到巨大冲击,尤其微信、米聊等免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大量涌出,对电信运营商传统业务形成直接的竞争和替代,运营商赖以生存的语音业务不断下滑。运营商为避免被管道化,或主动或被动纷纷以转型谋发展,以图抓住移动互联网商机,重新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中国电信明确提出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中国移动则提出“构筑智能管道,搭建开放平台,打造特色业务,展现友好界面”的发展模式,其董事长奚国华更是直言不讳:“ICT产业正在发生一场颠覆性革命,而这场变革正在推动产业重构”。无疑,三家运营商都希望能从网络运营向“网络+平台”运营方向转型,既做智能管道,又打造开放平台,为自身注入互联网血液。然而,运营商天生就缺乏移动互联网基因,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备互联网运营精神。面对如此来势雄劲的挑战,电信转型之路如何走,以怎样的应对策略布局谋篇,这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运营商面临的四大挑战
当移动互联网逐渐改变国人生活方式的时候,这些年一直在谋求创新的电信运营商发现,他们的运营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而这次的挑战主要来自经营意识、组织架构、人才队伍、运营模式四个方面。
经营意识:敢不敢冒风险?
经营意识是按照惯常思路,还是因势而变,说白了就是敢不敢的问题。互联网创新是一种风险投资,不能保证创新就会成功,相反很多都可能会失败。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真正的创新需要我们有承受失败的勇气,需要我们有乐观主义精神,这样我们才有创新成功的机会”。现实情况是,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广种薄收,甚至在亏本赚吆喝,大量的创新业务并不确定能否会挣钱。这就要求做互联网,必须要有“容错精神”,允许失败,不怕失败。谷歌公司倡导“宽松管理、鼓励失败”:宽松自由的时间管理给员工提供了发挥才能的空间;鼓励员工不断尝试新想法,没有失败的后顾之忧。只有这种敢于尝试和冒险的经营意识,才适合变化多端的互联网市场。
而电信运营商的固有思维是规避风险,一切都要在事前规划计算清楚,计算好投入产出比才会投资。其内部有一套非常严格的KPI考核计划,从省公司层层分解到市公司、县公司,最后到员工个人,所有的工作都围绕KPI考核指标展开,形成了运营商独特的KPI文化。这种KPI考核模式在过去传统语音业务时代是非常必要的。但随着市场背景的变化,这个模式显然已不适合运营移动互联网业务。我们看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趋向于多样化、整合化、碎片化、、合理化,这就使得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大。很多业务不可能实现当年当月就能盈利,甚至很多工作都无法事前就规划得清清楚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种过于僵化的考核机制,与移动互联网发展所要求的灵活、开放、创新背道而驰。当然,运营商作为国有企业,其资源投入必然面临保值增值的压力,这也是运营商不敢贸然投资的另一层原因。如此谨小慎微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赔本,但是要想抓住稍瞬即逝的互联网商机,不能不说非常困难。
组织架构:能不能快速响应?
互联网开辟的是—个比拼速度的时代,每天都在上演只看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残酷戏码。互联网的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必须将发现的市场需求快速传递到决策者手中,并迅速做出响应。而速度需要的是内部快速响应机制作为支撑,这点恰恰是电信运营商当前最难做到的。究其原因在于几点:第一,移动互联网业务带有鲜明的草根属性和自发性,然而运营商内部层级森严,这种“白上而下”的业务推广模式与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所要求的“自下而上”模式格格不入。第二,移动互联网市场需求多变,它要求具备快速捕捉市场需求和提供服务的能力。然而运营商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部门壁垒,且流程冗长,审核程序过多。无法将最新的市场需求快速转化为新产品,不能及时上线运营。在与互联网公司的比拼中运营商总是显得慢半拍,、也就很容易掉队。
人才队伍:会不会大胆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知识型人才队伍。他们擅长产品设计、挖掘客户需求,富有创造力和开放的实践理念。然而,运营商人才队伍中普遍为技术人才,执行力强、但创造力差。在语音业务时代业务只有一种,执行力强是优势;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打乱了竞争的格局和游戏规则,其业务形式千千万万,过去的固有模式不复存在,只有敢于突破原有思维、富于创造力的知识型员工才能胜任。而运营商的人才队伍还远未达到此要求。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日新月异,运营商的考核激励体系跟不上,员工的工作无法得到及时的认可和激励,导致运营商面临着人才流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运营模式:愿不愿开放合作?
语音时代是一座封闭的围墙花园,市场需求简单,运营商凭借自身优势玩转整个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