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人工育苗技术规范-宁波质量技术监督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51
????? DB3302
宁波市地方标准规范
DB 3302/ 063—XXXX
代替DB3302/T 063-2008
坛紫菜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规范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规范代替DB3302/T 063—2008《坛紫菜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范与DB3302/T 063—2008《坛紫菜人工育苗技术规范》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中的一些表述;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壳孢子囊枝;种菜处理和保藏;
——新增了生态调控等内容。
本标准规范由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规范由宁波市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规范起草单位:宁波大学、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骆其君,杨锐,严小军,陈海敏,刘长军,郑岳夫,谢建锋。
本标准规范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02/T 063—2008《坛紫菜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坛紫菜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坛紫菜人工育苗的术语与定义、育苗设施、育苗前准备、果孢子接种、自由丝状体接种、贝壳丝状体培养、采壳孢子苗、低温保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将培养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或种菜的果孢子接种到贝壳上,以及在自然光条件下培育贝壳丝状体并将壳孢子采集到苗网上的过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36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果孢子
坛紫菜叶状体上的一种孢子,圆形,直径10μm~13μm。由果胞受精后多次分裂成为果孢子囊,果孢子囊产生果孢子。
丝状体
呈纤丝状,伸出于菌体外,由鞭毛蛋白紧密排列并缠绕而成的中空管状结构。紫菜生活史中的有性世代,即小紫菜。
果孢子在培养液或者琼脂培养基等不能钻壳的条件下,萌发成为的游离丝状体。
贝壳丝状体
由果孢子或自由丝状体切段附着在贝壳上萌发并钻进贝壳生长而成,呈细长不规则分枝的单列丝状体,随生长发育其形态发生变化,主要包括丝状藻丝、孢子囊枝形成、壳孢子囊成熟和壳孢子放散等阶段。
丝状藻丝
贝壳丝状体发育的前期阶段,藻丝直径为2μm~5μm,色素体为带状或块状。丝状藻丝继续生长形成孢子囊枝。
孢子囊枝
由丝状藻丝生长而成,侧枝形成的较粗丝状体,细胞内有一个星状色素体,细胞长度为宽度的2倍~3倍,成熟时长宽约相等。
壳孢子囊
由孢子囊枝的细胞生长发育而成,当双分细胞出现,孢子囊枝转变为壳孢子囊。
壳孢子
双分细胞逐渐成熟为壳孢子,壳孢子在一定条件下放散、萌发形成紫菜叶状体。
柏兰尼液
按照1%硝酸4份、85%~95%酒精3份、0.5%铬酸3份混合而成;通过柏兰尼液的去钙溶壳,从贝壳中分离出丝状体,便于镜检。
坛紫菜人工育苗
坛紫菜人工育苗包括育苗的基本设施、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苗网的运输方法。宁波市坛紫菜育苗标准化模式图参见附录A。
育苗设施
选址
育苗场应建在远离河口、周围无污染、海水获取方便、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产地环境应符合NY 5362要求。
水质要求
pH值7.8~8.4、盐度21~32、溶解氧不低于5mg/L、其他理化指标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2要求。
育苗室
高度与朝向
育苗室层高2.5m~4.0m,座北朝南、东西走向。
天窗和边窗
育苗室开天窗和边窗作为采光设施,天窗总面积约占屋面的1/8~1/4,边窗数量(总宽度)占南北墙长度1/2~1/4。天窗和边窗的内侧要配置白色、黑色窗帘,内墙涂刷石灰水和涂料。玻璃钢顶的结构,内部需要配置保温板,顶与池之间配置黑色的遮阳网。
育苗池
育苗池长方形,面积不少于15m2,与育苗室平行或垂直。吊挂培育池深0.6m~0.7m,平面培育池深0.3m~0.4m。池底应有2‰~3‰的坡度,排水口处设0.5m×0.5m ×0.1m~0.2m的凹井。配置相应的进排水管,进排水管可用PE管或PVC管。
供水设施
蓄水池应有黑暗遮盖物。贮水量是育苗池水体的2倍以上,一般高位设置,隔成2只以上,配有排污设施。
育苗前准备
育苗池处理
新池用海水换水浸泡一个月以上,使浸泡水pH值低于8.5,旧池洗刷干净方可使用。
海水处理
抽取潮面0.5m以下的海水,经黑暗沉淀72h以上作为育苗用的清洁海水。
附着基
选择
选用壳长4cm~10cm的文蛤壳,或壳长8cm~15c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