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ICC并发症的处理》课件.ppt

发布:2025-01-25约4.66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ICC并发症的处理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见的血管通路,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或给药。PICC虽然方便,但也会出现并发症,例如:血栓形成、感染、导管移位、导管脱落等。DH投稿人:DingJunHongPICC简介PICC简介PICC全称是“周围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通过静脉穿刺置入的导管。它通常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血液透析、药物治疗等。优点与其他类型静脉导管相比,PICC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对血管的损伤较小相对安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重复使用,延长使用时间PICC的使用现状和趋势近年来,PICC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置管方便、不易脱落、可长期留置等优点,为患者提供了更舒适的治疗方式。PICC的使用趋势不断上升,这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80%应用比例目前,PICC导管在化疗、抗生素治疗、营养支持等领域的使用比例已达到80%。1000万患者数量据统计,每年约有1000万患者需要使用PICC导管。5年发展趋势未来5年,PICC导管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预计使用量将持续增长。PICC并发症的种类机械性并发症导管破裂、脱落、活塞、移位等。化学性并发症静脉炎、血栓形成等。感染性并发症皮肤感染、菌血症、导管相关感染等。栓塞性并发症空气栓塞、血栓栓塞等。机械性并发症导管移位导管移位会导致药物输注不畅,甚至导致药物渗漏。导管活塞导管活塞会导致药物无法正常输注,甚至会导致导管堵塞。导管破裂导管破裂会导致药物渗漏,甚至导致血管损伤。导管脱落导管脱落会导致药物输注中断,甚至导致感染。化学性并发症静脉炎药物刺激静脉内膜,引起炎症。局部红肿疼痛硬结静脉血栓药物或导管刺激静脉壁,导致血栓形成。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感染性并发症1皮肤感染PICC插入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可能是由于细菌侵入导致。2菌血症患者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血培养结果显示有细菌生长,可能是由于PICC导管污染导致。3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导管插入部位疼痛等症状,可能是由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致。栓塞性并发症1空气栓塞导管插入或拔出过程中,空气进入血管,导致肺动脉栓塞。2血栓栓塞导管置入后,血管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阻塞远端血管。3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导管长期留置,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机械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前仔细消毒皮肤,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可有效预防感染性并发症,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2妥善固定导管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确保导管固定牢固,防止导管脱落或移位,避免机械性并发症发生。3定期监测导管定期监测导管位置、通畅度,及时发现导管移位、堵塞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穿刺部位出血压迫止血穿刺部位出血时,应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持续压迫5-10分钟,必要时可使用止血带。局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穿刺部位,可以减轻疼痛,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血容量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导管破裂和脱落导管破裂导管破裂是指PICC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破裂的情况,通常是由导管的材料质量问题、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造成的。导管脱落导管脱落是指PICC导管从血管内脱落,这种情况通常是由导管固定不牢、导管外露或患者活动过度等原因导致的。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液检查导管是否完整,并确认脱落部位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导管活塞导管阻塞原因导管活塞是指导管腔内形成栓塞物,导致药物或液体无法顺利通过。常见栓塞物常见的栓塞物包括血栓、药物沉淀、细菌团块等,它们堵塞导管,影响液体输注。预防措施定期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避免药物沉淀,以及注意导管连接部位的清洁,预防感染。导管移位导管移位导管移位是指PICC导管从原先穿刺部位移位,可能是部分移位,也可能是完全移位。导管移位会影响输液效果,甚至导致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原因患者活动过度、导管固定不牢、导管使用时间过长、导管尺寸不合适等都可能导致导管移位。及时发现和处理导管移位,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化学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静脉炎注射部位皮肤护理2静脉血栓监测血流速度3导管堵塞定期冲洗导管化学性并发症主要由药物刺激引起,通过合理用药和严格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并处理是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