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1647-2012 硫酸铜水产养殖使用技术规范 .docx

发布:2025-03-04约2.7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50B52

备案号:35781-2013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1647—2012

硫酸铜水产养殖使用技术规范

Aquaculture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theuseofcoppersulfate

2012-12-17发布2013-01-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2/T1647—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艳洁、李海波、吴莉芳、刘建君、楚国生、杨质楠、孙闯、陈丽华、刘海晶、周孟彤、李瑞瑞。

1

DB22/T1647—2012

硫酸铜水产养殖使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硫酸铜在水产养殖动物使用中的作用范围、用法与用量及注意事项。本标准适用于硫酸铜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水体中藻类的控制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硫酸铜coppersulfate

分子式:CuSO4.5H2O,为蓝色透明结晶性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具金属味,在空气中易风化,可溶于水(1:3),微溶于乙醇(1∶500)。水溶液呈酸性(5%水溶液pH3.8)。

4作用范围

4.1预防和治疗鱼病

由车轮虫、斜管虫、鳃隐鞭虫、鱼波动虫、固着类纤毛虫等鱼体表及鳃上的原虫(形成胞囊和孢子的除外)引起的疾病。

4.2控制水中藻类

青泥苔、水网藻、蓝绿藻等。

5用法与用量

5.1食场挂袋

5.1.1作用用途

预防鱼病。

2

DB22/T1647—2012

5.1.2用法用量

每个食场挂袋(100目)3只~6只,每袋装硫酸铜100.00g或硫酸铜100.00g+硫酸亚铁40.00g。发病季节,每周1次。

5.2浸浴

5.2.1作用用途

预防和治疗鱼病。

5.2.2用法用量

浸浴浓度为8.00g/m3水体,浸泡鱼体15min~30min。

5.3全池泼洒

5.3.1作用用途

预防和治疗鱼病,控制藻类。

5.3.2用法用量

5.3.2.1硫酸铜单用

硫酸铜全池泼洒时,一般用量为0.70g/m3水体。高温季节,温度超过30℃时,全池泼洒浓度在0.60g/m3~0.70g/m3水体;春、秋季节,温度低于30℃时,全池泼洒浓度在0.70g/m3~0.75g/m3水体。

注:硬度水、瘦水、夏花鱼种及个体小的鱼种,使用硫酸铜时,适当减少药量。

5.3.2.2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比例为5∶2,全池泼洒时,一般用量为0.70g/m3水体。高温季节,温度超过30℃时,全池泼洒浓度在0.60g/m3~0.70g/m3水体;春、秋季节,温度低于30℃时,全池泼洒浓度在0.70g/m3~0.75g/m3水体。

注:硬度水、瘦水、夏花鱼种及个体小的鱼种,适当减少药量。

6注意事项

6.1贮存

硫酸铜贮存于密封、干燥通风处。

6.2溶解水温

溶解硫酸铜时,温度不能超过60℃,以防药物失效。6.3溶解容器

溶解硫酸铜时,不能使用金属容器。

6.4用药时注意事项

6.4.1食场挂袋

3

DB22/T1647—2012

6.4.1.1硫酸铜的总量不应超过全池泼洒时药的剂量。

6.4.1.2食场挂袋连续3d,每天挂袋的只数及袋内的药量,视食场大小、水深、水质而定。挂袋的高低视鱼的吃食习性而定,如青鱼喜在底层吃食,袋挂在底层;草鱼喜在水上层吃食,袋挂在近表层等。6.4.1.3挂袋后,在池边静观1h,如果鱼不来吃食,表明药物浓度太大,要适当减少挂袋的数量。食

场周围药物的浓度,保持在2h-3h。6.4.1.4挂袋前停止投饵1d-2d。

6.4.1.5用药期间,选择鱼喜欢吃的饵料,投饵量比平时略少些。6.4.2浸浴

6.4.2.1浸浴时,要准确计算水体体积。

6.4.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