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docx

发布:2021-10-09约2.8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科目:生物 教材:必修2 使用班级:高二(1-4)班 制作人:李远平 第 1 周第 3 课时 总第 3 课时 制作时间: 2021-11-07 第四章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3) 编号:03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日期: 得分: 【学习目标】 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与结论。 【重点难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用5分钟时间看课本61-62页内容,注意“积极思维”。 问题: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与结论是什么? 【检测题】(用8分钟的时间完成下列检测题。) 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原理、方法和材料: (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 (2)方法: ;该实验中用35S标记 ,32P分别标记 。(原因:S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 中,而P则主要存在于 中。) (3)实验材料: 。 2.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填写空白处) (2)侵染细菌(填写空白处) 3.实验结果分析: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进入细菌细胞中,而 留在外面。 ②噬菌体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的物质是 ,控制亲代噬菌体的各种遗传信息是通过 传给子代的。 4.结论: 是遗传物质。 讲方法,谋技巧,志在必得;稳心态,提效率,胜利在前。 讲方法,谋技巧,志在必得;稳心态,提效率,胜利在前。 【课内探究】(先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再小组讨论2分钟。) 在标记噬菌体时,为什么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能否用14C、18O等元素标记? 【当堂训练】(独立闭卷,10分钟;每题5分,共30分。) ★1、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胞,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都不含有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 ) ① 噬菌体将自己的DNA注入到细菌体内 ②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体内的成分复制出DNA和蛋白质外壳 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装成子代噬菌体 ④ 释放子代噬菌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4、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该是 (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直接和间接地证明了DNA ( ) ①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②能进行自我复制,上下代保持连续性 ③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④是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6、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 )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核区 ★★★7、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