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岩体力学第七章 岩体力学在洞室工程中的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节 新奥法简介 “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ATM)法,由奥地利学派创始人之一米勒教授提出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2、柔性支护观点/锚喷网综合支护主要支护手段。 3、设计、施工、监测一条龙作业方式。 优点:较好利用岩体力学特性,充分发挥围岩的自身的承载能力,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和施工顺序。 * 1、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围岩既是生产支护荷载的主体,又是承受岩层荷载的结构,支护-围岩作为整体相互作用,共同承担围岩压力。摒弃了过去岩体作为对支护结构的荷载采用厚衬砌的传统做法。 围岩压力是变形压力和松动压力的组合,大部分压力(特别是变形压力)由围岩自身承担,只有少部分转移到支护结构上;支护荷载既取决于围岩的性质,又取决于支护结构的刚度和支护时间;围岩的松动区和围岩内的二次应力状态又与支护结构的性质和支护时间有关。 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图 围岩特性曲线 支护特性曲线 支护 时间 刚度 早 晚 刚 柔 2、柔性支护观点 支护刚度不必太大,当支护做完后,能与岩体一起生产一定的位移,释放部分变形能,但又能使支护足以保持平衡,保持围岩稳定。 柔性支护,尽早支护,既及时封闭围岩,防止风化,又能释放变形能,合理利用围岩与支护共同承担应力调整过程中的所有作用。 支护结构为闭合环,锚喷网综合支护主要支护手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