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第三部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 (三)抗凝治疗时程(因人而异) 诱发型PE:暂时性或可逆性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制动、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所诱发。如果暂时性危险因素已经去除,推荐口服抗凝治疗3个月。 急性期治疗 (三)抗凝治疗时程(因人而异) 无诱因PE:复发风险高于诱发型PE,应给予口服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 是否具有长期的高复发风险:(1)既往有1次以上的VTE发作;(2)抗磷脂抗体综合征;(3)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4)近端静脉残余血栓;(5)出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持续性右心室功能障碍。 急性期治疗 (三)抗凝治疗时程(因人而异) 出血危险因素主要有:(1)高龄(尤其70岁); (2)既往胃肠道出血史;(3)既往卒中史,无论出血性还是缺血性;(4)慢性肾病或肝病;(5)联用抗血小板治疗;(6)其他严重急性或慢性疾病;(7)抗凝治疗管理不善;(8)未严格监测凝血功能; 急性期治疗 (三)抗凝治疗时程(因人而异) 对于首次发作的无诱因PE且出血风险低者,可考虑长期抗凝治疗; 对于复发的无诱因DVT或PE患者,建议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长期抗凝并非终生抗凝,仅指抗凝治疗时程不限于急性发作后3个月,需定期评估,根据复发和出血风险,决定是否停用抗凝治疗。 急性期治疗 (三)抗凝治疗时程(因人而异) 肿瘤合并PE:活动期肿瘤是VTE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生PE后建议长期抗凝治疗;肝素比华法林更能有效预防VTE复发, VTE合并肿瘤患者至少3-6个月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只要肿瘤仍处于活动期则长期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或VKA治疗。 急性期治疗 (三)抗凝治疗时程(长期抗凝的药物选择) 大部分患者可长期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 肿瘤患者长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更安全有效; 新型口服抗凝剂可替代华法林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对不能耐受或拒绝服用任何口服抗凝药者,可考虑口服阿司匹林; 致谢 谢谢聆听! 2015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第三部分) 恩施市中心医院ICU 涂学平 急性期治疗 1、血液动力学与呼吸支持 首要死亡原因:急性右心衰及其导致的心排量不足; 积极扩容?(恶化右心功能) 指针扩容:心脏指数低及血压正常; 怎么扩容:500ml液体冲击,有助于增加心排量; 急性期治疗 1、血液动力学与呼吸支持 再灌注治疗的同时通常需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正性肌力、升体循环压、改善冠灌); 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心指数低、血压正常有益); 肾上腺素(前两者的特点,可能有益); 急性期治疗 1、血液动力学与呼吸支持 血管扩张剂(缺乏特异性); 一氧化氮(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和气体交换); 左西孟旦(扩张肺动脉、增加右心室收缩力); 急性期治疗 1、血液动力学与呼吸支持 改善缺氧; 胸腔内压增加(回心血量); 呼气末正压慎用; 低潮气量(约6 mL /kg去脂体重); 平台压30cmH2O。 急性期治疗 2、抗凝 预防早期死亡; 预防VTE复发。 急性期治疗 2、抗凝:肠外抗凝 低分子肝素:初始抗凝优选,大出血及HIT ; 磺达肝癸钠:同上; 肝素:拟直接再灌注的患者,以及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重度肥胖者;优点起效快,半衰期短,能被鱼精蛋白中和。 急性期治疗 2、抗凝:肠外抗凝 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主要依赖抗凝血酶系统发挥作用,如有条件,建议使用前和使用中检测抗凝血酶活性,如果抗凝血酶活性下降,需考虑更换抗凝药物。 急性期治疗 2、抗凝:普通肝素 剂量:2000~5000IU或80 IU/kg静注,以18 IU/kg/h; 监测:APTT 1次/4~6h;稳定后1次/日;血小板计数; 目标值:APTT尽快达到并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 停用:血小板降低超过50%或小于100×109/L,应立即停用普通肝素; 调整:见下表。 急性期治疗 2、抗凝:普通肝素调整 APTT 普通肝素调整剂量 35秒(1.2倍正常对照值) 静脉注射80 IU/kg,然后静脉滴注剂量增加4 IU/kg/h 35~45秒(1.2~1.5倍正常对照值) 静脉注射40 IU/kg,然后静脉滴注剂量增加2 IU/kg/h 46~70秒(1.5~2.3倍正常对照值) 无需调整剂量 71~90秒(2.3~3.0倍正常对照值) 静脉滴注剂量减少2 IU/kg/h 90秒(3倍正常对照值) 停药1小时,然后静脉滴注剂量减少3 IU/kg/h 急性期治疗 2、抗凝:低分子量肝素 剂量:按照体重给药; 监测:抗Xa因子活性; 急性期治疗 2、抗凝:口服抗凝药 尽早给药:同日给予; 维生素K拮抗剂(VKA); 非维生素K拮抗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