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容积率、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使用率、建筑间距.doc

发布:2017-08-18约2.4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本建筑用语-容积率、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使用率、建筑间距容积率(Plot Ratio/Volume Fraction):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所谓“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绿地率也是如此。绿地率较高,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这个项目是从人的居住需求角度,还是从纯粹赚钱的角度来设计一个社区。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地率应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公摊   公摊面积的计算: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公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公摊系数=总公共分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总套数)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墙体面积   影响公摊面积的因素:   1、户型 同一栋楼里一梯一户、一梯两户和一梯三户是不一样的,典式楼和板式楼市不一样的。   2、套内面积 正如你所说,房子大就多点,房子小就少点   3、公共设施 只有楼梯和既有楼梯又有电梯是不一样的,公共设施、走廊越多公摊就越大。   4、建筑规模 楼梯高度越高公摊越大。   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摊比例:   多层:8%——15%   小高层: 10%——20%   高层:15%——30%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占用地面积比例的一个概念 建筑密度大,说明用地中房子盖得满,反之则说明房子盖得稀   建筑密度=建筑首层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建筑密度不可能超过1,一般不会超过40-50,因为用地中还需要留出很多面积作为道路\绿化\广场\停车等等。 总建筑面积 ????? 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在住宅建筑中,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和方法是:   (1)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单层住宅如内部带有部分楼层(如阁楼)也应计算建筑面积。   (2)多层或高层住宅建筑的建筑面积,是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其底层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或二层以上按外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3)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及相应出入口的建筑面积,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4)用深基础做地下架空层加以利用,层高超2.2米的,按架空层外围的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5)穿过建筑物的通道,建筑物内的门厅、大厅不论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大厅内回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6)电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和附墙囱等均按建筑物自然层计算建设面积。   (7)住宅建筑内的技术层(放置各种设备和修理养护用),层高超过2.2米的,按技术层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8)独立柱雨蓬,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多柱雨蓬,按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9)突出房屋的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10)两个建筑物之间有顶盖的架空通廊,按通廊的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使用率   使用率是房地产市场上一个约定俗成的参考指标,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使用率可以反映出商品房使用面积的大小,具有一定参考性。   板楼:80%(大约);塔楼75%(大约);写字楼70%(大约);商场65%(大约)。使用率与人流量密切相关,人流量大的地方,使用率低。 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销售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分摊得公用建筑面积。   得房率是买房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计算房屋面积时,计算的是建筑面积,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