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析报告.ppt

发布:2016-04-10约2.71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节课内容回顾 1.蛋白质分子结构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2.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1.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一、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的基团 多肽两端游离的α-氨基和α-羧基 多肽侧链R上解离的基团 二、决定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因素 蛋白质所含酸性和碱性基团的数目 蛋白质所在溶液的PH值 练习 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0的溶液中带负电荷? A.pI为5.5的蛋白质     B.pI为4.0的蛋白质 C.pI为7.0的蛋白质    D.pI为5.0的蛋白质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1.蛋白质有胶体性质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分子量在1万~10万kD(千道尔顿)之间,分子直径在胶体颗粒的范围(1—100nm) 因此,蛋白质具有胶体的性质。 练习 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 A.破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B.破坏水化膜及中和电荷 C.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D.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三、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 变性的概念 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 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 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变性的实质 二硫键或非共价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 ,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练习 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黏度下降  B.溶解度增加    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 蛋白质变性的应用 应用变性的因素进行消毒、灭菌。 保存生物制剂则要防止蛋白质变性。 核糖核酸酶的变性与复性示意图 蛋白质沉淀 概念 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沉淀。 方法 盐析法、有机溶剂的沉淀、重金属盐沉淀、生物碱试剂沉淀。 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但沉淀的蛋白质并不一定都变性。 如盐析。 练习 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 A.破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B.破坏水化膜及中和电荷 C.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D.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练习 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 A.中性盐沉淀蛋白质    B.酸沉淀蛋白质 C.乙醇沉淀蛋白质    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蛋白质的凝固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并凝聚成块状称为凝固。 此凝块不溶于强酸或强碱中。 凝固实际上是蛋白质变性后进一步发展的不可逆的结果。 因此,凡凝固的蛋白质一定发生变性。 变性和沉淀的区别 变性不一定沉淀 沉淀也不一定变性 凝固一定变性 四、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等残基,具有紫外吸收能力。 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此特性常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一、双缩脲反应: 含有多个肽键的蛋白质和肽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可与Cu离子作用生成紫红色内络盐。 可用于蛋白质、多肽的定量测定。 氨基酸无此反应,可用于检查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双缩脲反应 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二、茚三酮反应 三、Folin—酚试剂反应 练习 六、简答题 1、何谓蛋白质的变性? 2、影响变性的理化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正常 肝硬化 2.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因素 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去掉两个稳定因素,则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而产生沉淀。 3.蛋白质胶体性质的应用 透析: 用于分离纯化蛋白质 超速离心: 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的测定。 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S) 指单位力场中的沉降速度 沉降系数与物质的分子量的大小、形状、密度及溶剂的密度高低有关。 分子量越大,颗粒越紧密,沉降系数越大。 变性蛋白质的特点 A.生物学活性丧失 B.溶解度降低,易于沉淀 (变性不一定沉淀) C.黏度增加 D.结晶能力消失 E.易被蛋白酶水解 引起变性的因素 物理因素 高温、高压、紫外线、电离辐射、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 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尿素、重金属盐等。 蛋白质的复性 大多数蛋白质变性后,空间构象严重破坏,不能恢复其天然状态,称为不可逆性变性; 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有些可恢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