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_混凝课件.ppt

发布:2016-11-03约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Coagula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一、工艺流程 混凝工艺流程由药剂投加、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等单元组成。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问题: 分离絮体可以采用哪些工艺? 二、化学混凝的设备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1、混凝剂的调配与投加 (1)混凝剂的调配 (2)混凝剂的投加 固体投加 液体投加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一)混凝剂干投法(dry) (应用较少)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二)混凝剂湿投法(wetted) 溶液池容积V1: 式中V1为溶液池容积。 Q——处理的水量 m3/h 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w—溶液浓度,无机药剂一般取10~20%;有机0.5~1.0% 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2~6次 2、混凝剂投加设备 ①浮球阀计量系统 2)投加方式 ①泵前投加 :安全可靠,一般适用取水泵房距水厂较近 ②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适用取水泵房距水厂较远者, 安全可靠,但溶液池位置高。 ③水射器投加:设备简单,使用方便,溶液池高度不会 受太大限制,但效率低,易磨损。 ④计量泵投加:不必另设计量设备,适合混凝剂自动控 制系统,有利于药剂与水混合。 ① 重力投加 水射器又称射流器 1、 混合的作用 使药剂能快速、均匀地分散到废水中。 搅拌强度用速度梯度G来表示。 速度梯度是指由于搅拌在垂直水流方向上引起的速度差du与垂直水流距离dy间的比值,即G=du/dy。 (单位:s-1) 速度梯度实质上反映了颗粒的碰撞机会。速度差越大,颗粒间越易发生碰撞;间距越小,颗粒间也越易发生碰撞。 2、混合方式 1)水泵混合 将药剂投加在水泵的吸水管内或喇叭口处,利用水泵叶轮高速旋转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 2)分流隔板混合池 3)机械搅拌混合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1、管式混合 A、普通管道混合 B、管式静态混合器 C、扩散混合器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B、管式静态混合器 管内装设若干个固体混合单元体。 LPD系列管式静态混合器示意图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C、扩散混合器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2、其它水力混合方式 A、分流隔板混合池 B、跌水混合池 C、水跃式混合池 D、涡流式混合设备 E、廊道式格板混合池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D、涡流式混合设备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E、廊道式格板混合池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水泵混合的投药位置 (1)泵前投加 ☆★ (2)泵后投加 ☆★ 四、絮凝反应(reaction) 1、反应的作用 是使混合形成的小絮凝体经过充分碰撞接触,絮凝成较大颗粒的过程。 2、 反应过程的水力条件 反应设备应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和适当的搅拌强度,使小絮体有一适宜的相互碰撞机会。 搅拌强度太大或太小,会对反应池的絮凝效果产生影响。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絮凝控制指标研究 (1) Gt值 (2) GtC值 (3) aGtC值 考虑颗粒浓度及脱稳程度等因素进去,提出(2)、(3)。 3、絮凝反应设备 (1)设备分类 (按搅拌方式分) A、水力搅拌反应池: B、机械搅拌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2)水力搅拌反应池 A、隔板反应池 B、折板反应池 C、穿孔旋流反应池 D、旋流式反应池 E、涡流式反应池 第五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A、隔板反应池 a、往复式 b、回转式 第二节 混凝工艺与设备 B、折板反应池 平折板反应池一般分为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