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SR分析中国北方野生黄花苜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2卷第5期 中国草地学报 2010年9月
V01.32NO.5 Chinese OfGrassland
Journal Sept.2010
文章编号:1673-5021(2010)05-0085—06
利用SSR分析中国北方野生黄花苜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苏 东1,周延林1’。,于林清2,常秀清3
(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2.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3.内蒙古四子王旗农业局植保站,内蒙古011800)
摘要: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内蒙古、新疆两地15个野生黄花苜蓿种群的150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参
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多态位点1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97.04%;
15个野生黄花苜蓿种群遗传距离在0.0329~0.2840之间,遗传距离差异较大,说明野生黄花苜蓿种群遗传分化程
度较高;UPGMA聚类结果表明,全部内蒙古居群个体与新疆居群个体明显分开,但两大居群中的不同种群个体并
未完全聚在一起,呈相互渗透趋势。
关键词:SSR;黄花苜蓿;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551.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世界上苜蓿属种质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核牛物基因组中的串状重复序列,其基本单元重复
之一,是苜蓿的重要分布区,已记载种类有12种、3 次数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很大,形成其座位的多态
变种、6变型[1]。新疆和内蒙古是我国野生黄花苜性,从而可以判断不同基因型种群的亲缘关系。与
蓿的主要地理分布区,国外许多育种材料也来源于 大多数分子标记相比SSR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标记
这里[2~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畜牧业发数量丰富,可涵盖全部基因组,共显性遗传,重复性
达国家采用先进的研究技术,对黄花苜蓿进行了系 好,成本中等,对DNA的用量和纯度要求不
统研究和引种栽培。美国约40%的苜蓿品种是以 高[12~13|。本文采用SSR技术对我国北方15个野生
黄花苜蓿为亲本选育而成,在加拿大则占到50%左 黄花苜蓿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计算了它们的
右C4J。我国以黄花苜蓿为亲本与紫花菖蓿杂交选育 遗传关系和遗传距离。以期为苜蓿种质资源利用和
品种晚于国外,育成品种有草原1号、草原2号、草 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原3号、图牧1号、甘农1号、新牧1号等L5]。这些品
1材料与方法
种均表现出了黄花菖蓿亲本抗寒、抗旱的特性,因此
黄花苜蓿对于苜蓿品种的改良和选育具有重要价 1.1试验地概况
值。 试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实验基地进
国内对黄花苜蓿的系统研究还不够深入,对野 行。试验地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土默特左旗沙尔
生黄花苜蓿的研究多集中在形态、同功酶及种子蛋 沁乡,地理坐标为E11l。45’、N40。36’,属温带大陆性
白方面心’6~1川。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不是很多,吴 季风气候,光能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年均气
研[11]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15份野生黄花苜蓿种
温6.3C,最高气温39.3C,最低气温一35.6℃,年
质资源进行了研究;王俊杰[1胡用5对SSR引物研究均降水量396.7mm,无霜期133d,土壤类型以草甸
了13份黄花苜蓿种群变异,两人采用不同分子标记 土和灰褐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
研究均表明新疆居群的遗传变异大于内蒙古居群。 1.2材料与方法
相对于形态学、生理学、等位酶电泳技术而言,分子
标记技术可直接显示DNA序列的差异,避免了根 ‘通讯作者,E·mail:ZhouYI。nmgdx@sina.corn
据表型性状来推断基因型,消除了基因显隐性所造 收稿日期:2010-0l一25;修回日期:2010—04—09
显示全部